對此,洪承疇當然不會讓他如愿,一邊傳令在北地的大明百姓更往北撤,一邊也派出精銳騎軍,攔截突襲北上的奧斯曼帝國騎軍,實際上多是克里米亞汗國的騎軍。
明威堡這邊的戰事,一時之間并不能分出勝負,僵持在了這里。
這么一來,明軍這邊,想著堅持下去,皇上就會來救援,士氣一點都沒降低。反而是奧斯曼帝隊這邊,沒有了最開始的勢如破竹,由此引發的士氣高昂,當然就受到了一些影響。
南方,奧斯曼帝國的另外一支偏軍,一開始的時候,同樣一路南下,簡直是一路撿的,從明軍手中接受城池。
等到了拉合爾,才遇到了明軍的抵抗。從各地退走的明軍,都集中在了拉合爾。
相對于洪承疇的戰法,吳三桂采取的對策,卻又有所不同。他本人親自坐鎮拉合爾,而他的副手李來亨卻是領著五千騎軍,就躲在克什米爾地區。等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一走,他就在敵人的后路縱橫叱咤,開始了他的表演。
不同于伏爾加河流域的平原,這里是高原,是山區,李來亨領著五千騎軍,絕不停留,襲殺一地就立刻溜走,絕不逗留,甚至還殺入了原布哈拉汗國的地界。總之,殺得奧斯曼帝國的南路軍,壓根就集中不了心思攻打拉合爾。
而且還有一點,李來亨是個狠人,他最恨背叛的人。因此,對于那些因為奧斯曼帝國勢大而投靠了部族,他是一點都不手軟,會殺得這些部族滅族。
后路如此,讓奧斯曼帝國的南路軍,不得不分出大量的兵馬來圍追堵截李來亨所部。
然而,李來亨所部,乃是明軍這邊最為精銳的騎軍,是當初留下來的明軍本部。奧斯曼帝國的騎軍如果來少了,或者來得只是那些附庸騎軍,比如那些雜牌軍,或者克里米亞騎軍,只要不是兵力相差得大,壓根就留不下李來亨所部。
因此,在這奧斯曼帝國的南路軍這邊,也不再勢如破竹,和明軍僵持在了拉合爾以北地區。
倒是波斯帝國這邊,阿巴斯二世比較狡猾,他向東推進,同樣勢如破竹到遇到阻力之后,就不再繼續東進,反而掉頭北上了。
他的這一手,實在有點出乎李定國的意料之外。因為阿巴斯二世這么一來,就等于和海上的艦隊分道揚鑣了。
這時候,波斯帝國的軍力,大概在十萬左右。而李定國所部,是大明各軍中兵力最少的,加上雜牌軍也才三萬人左右。
如果李定國領兵追上去,沒有了地利上的優勢,波斯軍隊很可能會掉頭殺一個回馬槍。要是不跟上去,那波斯軍隊是真得往北打去的,目標很可能是德里。
怎么辦一個難題就擺在了李定國的面前。,,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請加qq群64737765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