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塔法絕對不知道的是,他其實壓根沒有空手而回,至少崇禎皇帝還賞了他一樣東西的。
于是,就這么的,他和奧斯曼邊境守將的談話內容,就全部被崇禎皇帝知道了。
之前他告訴穆斯塔法,說以黑海海峽為界,他就可以放過奧斯曼,確實是真的。因為地下石油,主要是在巴格達地區和波斯境內,再過去就沒什么了。
之所以還要到黑海海峽,那也是對石油區的保護。總不能說,就直接以地下石油為界吧,怎么的都要有個緩沖不是
至于以黑海海峽為界,不再繼續打了。不是說打不下來,而是沒有必要。另外,由奧斯曼擋著歐洲各國,也可以讓大明在新占了這么多的疆域好好發展一下。畢竟自己是要把這些地方變成真正的大明領土,而不是殖民地。如此,才能永久占領。
不過讓奧斯曼帝國割讓這么大的疆域,只要有一絲可能,他們肯定是不愿意的。畢竟在這邊,還是奧斯曼帝國的龍興之地。
不愿意就不愿意了,太大就太大了,自己可以慢慢打就是了
基于這樣的想法,崇禎皇帝就離開了鎮南城,領兵出發,前往奧斯曼邊境。不等援軍了,他們慢慢來就是,反正波斯境內已經差不多穩定了。就算有情況,有自己在,也能及時處理。
比特利斯,奧斯曼帝國的邊界重鎮,控制從凡湖盆地通往美索不達米亞的交通要道,具重要軍事意義。同時,也是奧斯曼帝國對付如今大明的重鎮。
之前的時候,這里號稱重兵集結,實際上虛張聲勢,哪怕到了后來,又陸續從各地增兵過來,也不過達到了十二萬兵力,遠沒有當初奧斯曼帝國東征時候的二十多萬。
而且從兵力的精銳程度來說,這十二萬的兵力,也遠比不上當初東征時候那些軍隊的精銳。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哪怕如今比特利斯兵力要遠比他們面對的明軍要多,最終在城外橫行囂張的,還是明軍將士,也就是拉辛所部的哥薩克籍明軍。
崇禎皇帝的目標,就是先打掉這座奧斯曼軍隊集結的重鎮。為了一勞永逸,減少奔波。他在出發前,就給拉辛發出了旨意,要他廣為宣傳,就說他即將御駕親征,攻打比特利斯。
就鎮南城到比特利斯那邊,大軍行進,還是要不少時間的。崇禎皇帝感覺能吸引更多的奧斯曼軍隊集結到比特利斯這邊來。
不過有一點,崇禎皇帝是萬萬想不到的。這一點,還要從幾個月講起。
沙皇阿列克謝本想著偷雞一把,趁著奧斯曼帝國和大明開戰的時候撈些好處。結果卻沒想到,明軍竟然是那么強大,以至于嚇得他把隨軍帶的軍需送給明軍,才惶惶然逃回老巢。
原本沙俄就被瑞典和波蘭兩國侵吞,又和波蘭對攻了一波,就已經夠虛弱了。再那么一搞,簡直是雪上加霜,沙俄就更虛弱了。
看不到重新崛起的希望,阿列克謝自然是愁啊
后來,他收到消息,波蘭在內亂,瑞典各國趁機又去攻打波蘭。說真的,他又心動了,也想趁機參與一把,撈點好處。
可是,前車之鑒啊,就是想著撈點好處,結果把棺材本都賠進去了。如果此時再要動刀槍的話,那絕對是要把百姓的口糧都剝奪了,萬一再有個意外,沙俄就真得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