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海戰之后,歐洲各國的艦隊主力被摧毀,從此以后,里斯本就徹底安全了。
這一天,就成了葡萄牙人的一個重要節日,引入了大明賽龍舟的習俗。
每年的這一天到來時,各地方的龍舟隊伍齊聚里斯本,賽龍舟,披荊斬浪,象征大明當年的鐵甲戰艦的威風;喝黃酒,祭奠為葡萄牙戰死的大明英烈。
當然了,這些都是后話。
再說各國戰艦都有少量逃回了國,隨后就把有關海戰的消息帶了回去。明軍戰艦火器的厲害,讓各國都非常地擔心。
一邊緊張備戰的同時,一邊開始研究大明這邊的火器。別的不說,多管火槍,他們仿制起來卻是沒問題的。
至于大明火炮的威力,最終也被他們的軍火專家破解,原來是炮膛內刻了膛線。如此一來,他們也不惜代價開始改裝他們的火炮。
不得不說,這些火炮的優勢,其實要是被人知道了原理,就真得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很快就能被人仿照出來的。
雖然鐵甲戰艦不可能仿照成功,但是,火器的改進,又讓歐洲各國看到了希望,覺得在陸戰上,至少是能和明國打上一打的。
于是,歐洲各國便把重心集中在了陸軍之上,想著海戰畢竟不能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但是,陸戰的成敗,卻是至關重要。他們又開始討論,準備屯兵西班牙邊境,從陸路進攻葡萄牙。
然而,就在他們開會討論這事的時候,忽然通報說有奧斯曼使者來了。
路易十四聽得很吃驚道“奧斯曼來干什么好像他們是割地賠款,臣服了明國。該不會是想當內應,和我們里應外合,一起攻打明國吧”
“有可能”西班牙使者何塞聽了,當即表態道,“聽到我們在海戰中吃了虧,就覺得有討價還價的余地,所以就來了”
“你這話說得,沒經過大腦么”荷蘭使者聽了,冷笑道,“既然知道我們海戰輸了,他們不落井下石才怪,又怎么可能是來聯盟的呢”
何塞聽得大怒,路易十四說得意思不差不多,他說得時候你不出聲,我一說類似的話就開始懟,明顯是看不起他了
于是,他立刻就反駁了起來。
結果,奧斯曼使者還在外面等著,里面的人就開始吵起來了。
最終還是瑞典使者當了和事佬,不管是什么,叫進來聽聽不就知道了。
就這么的,奧斯曼使者是史上第一次出現在了巴黎凡爾賽宮。
“奉大明皇帝旨意,特來通知”奧斯曼使者昂首挺胸,在這些歐洲人面前驕傲地說道,“大明皇帝陛下御駕親征,將于兩個月后,也就是八月十五日攻打華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