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日,蘇青成的武藝可說是突飛猛進,甘寧趙云都是不吝指點,絕無半點藏私之意,而在二人眼中,大哥的武學天分亦是非凡,無論多么復雜的招式身法都是一學便會,進展更是一日千里,加上他本身的天賦,十數日過后竟隱隱能與二人分庭抗禮,不落下風。
蘇青成的練武之才還不是讓二人最佩服的地方,每日暢談下來,他們發現自己這個大哥稱得上博聞強記,眼光超卓,大漢各州的大勢竟是如數家珍,對荊襄一地宗賊林立,朝政不達的分析更令甘寧心服。說起當今天下,三人都是對內臣當政痛恨不已,蘇青成更是有言如今朝綱敗壞,各地諸侯擁兵自重,百姓民不聊生,不出三年,天下必將大亂,正是亂世出英雄,到那時才是兄弟們一展身手的時機,甘趙二人俱是游歷各地,聽大哥這么一說都是深然其言,當即約定若當真亂世將現,三兄弟定要連成一氣,行一番男兒丈夫的作為。
相處的時間越長,蘇青成對這兩個同為三國虎將的兄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后世稱甘興霸為水戰王者絕非虛言,一旦入了水中,便如一條蛟龍,施耐庵先生在水滸傳中曾以“可入水三日三夜不出,生食魚蝦”來形容浪里白條張順,在蘇青成看來,以此言形容甘寧的水性也絕不為過,加上光明磊落的性格,的確是是仗義疏財的江湖豪俠。
至于趙云,義氣深厚、性格沉穩、見事明晰,頭腦靈活,這便是蘇青成對他的評價,演義中羅貫中將他刻畫成了一個完美的英雄,平生未嘗一敗,可在史實之中趙云的地位就遠不及演義了,致使后世很多人都認為趙云絕非大將之才,只有武勇蓋世這一點演義史書都是承認的,如今在蘇青成看來,三國志中對趙云的評價是恰如其分的。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大將之才亦是不少,蜀國有關羽張飛馬超魏延,東吳則有四英將,而曹操手下則人才最多,五子良將、宗族八虎騎,這也是曹魏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所在。身為大將,可絕不是簡簡單單有過人武勇就行的,必須是要精通將略,善曉兵機,且能獨當一面,武勇只不過是錦上添花。
仔細看看這些大將,一個最大的共同點便是他們都有著良好的學識,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放在哪個朝代都是真理,身在漢末,有無學識很大程度上取決與出身,一般的百姓能認識幾個字就很不錯了,這也當是趙云最大的短板所在,出身貧寒,恩師只是武人,一生飄搖擇主而事,等到略微安定下來怕是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時機。
如今蘇青成有幸來到這個年代,并能和興霸子龍結為兄弟,他絕不會讓這一切重演,日常的談論之中他不時給兩位兄弟灌輸學識的重要性,人才不一定生下來就是,他相信自己這兩個兄弟亦有成為一代名將的基礎,現在大家還都不滿二十,正是最好的時機。二人通過這陣時日的相處,對大哥的見識學識嘆服不已,也格外看重他的意見。
歡聚的時日總是短暫的,這半月在三人而言一晃便過,都是依依不舍,只是甘寧在荊襄處有要事安排,子龍亦要遵從師囑游歷四方,只得灑淚而別,并定下一年之約,要在上黨重聚。趙云此行要往洛陽,正好與甘寧一路,也當要將若蘭姑娘做妥善的安排,據興霸的伴當這半月打探,趙海并無任何的動作,恰似銷聲匿跡一般。
與兩位兄弟分離之后,蘇青成也帶著玉兒往上黨而去,上次趙海曾經給了他一輛馬車,如今恰好派上用場,蘇青成雖是不善御馬之術,可天性中的畏懼讓馬兒對他很是聽從,倒也省卻了雇傭車夫的麻煩。一路之上,他也想了很多,真要在亂世之中闖出一番天地,現在的自己還欠缺的太多,最大的缺陷就是出身,他在漢末除了新結交的兩位兄弟之外可說是舉目無親,想當年劉備就算再怎么落魄至少還有一個漢室宗親的出身,這可就是相當大的一個政治資本了。而自己想要有個出身只有兩條路走,一條是舉孝廉,這對他來說無異癡人說夢,還有一條便是他下決心要去走的路,投軍,即將到來的黃巾起義就會是他撈取在亂世第一筆立足的政治資本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