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舉重若輕可不是有一把子蠻力就能做到的,當真如此怎能為武者所重馬戰之中此處要與馬力腰力周身之力結合得當運用巧妙,步戰之中更還要加上身法步伐劉信手中的血龍戟迅捷無比,可觀其出戟之時身軀卻保持在一種極度的平衡之中,便于士卒眼中似乎也能將他的身姿步伐看的清清楚楚,這種感覺難以言表卻又有些玄妙
劉毅三兄弟都是馬戰步戰具精之人,對于身法步伐的結合有著很深的了解,朗生為此總結出來的四字深得甘寧趙云之心,甚至槍王童淵在得愛徒轉述之后亦是擊節稱贊,言此道盡其中之妙,那便是“空中大石”,靈動之中不失沉穩,迅捷而又動靜相宜,此時的劉信在出手之時帶給眾人的就是這般感覺,迅若驚雷的出手配合依舊沉穩如山的身姿使得他每一道戟影之中都蘊含著極為深厚的力道而腰部的緊繃與周身的充滿彈性加上沉穩的步伐就是這些力道的來源
曹彰屏氣凝神,沉肩側步,掌中金背夔紋刀亦是閃耀出奪目的光輝,瞬時之間便是連出九刀,血龍戟利在刺擊,而夔文刀自然以劈砍為主,高手之間的對決先手是極為重要的,發揮自己所長才是對戰正道,與劉信之間的對決曹子文是不會有半點退讓的,他可以敗給別人卻惟獨不可敗給此子,這一點對劉信而言也是相同,唯此戰必勝
頃刻之間血龍大戟與金背夔紋便與空中交擊四十七下,清脆的金鐵交鳴之聲猶如雨打芭蕉連成一線,比之許褚和涙無痕之間的晴天霹靂顯得要悅耳很多,可激烈之處卻絲毫不在其下一力降十會固然是搶占先機的不二良方可有另一對珠玉在前,心高氣傲的兩位少年天才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以快打快來較量速度與技巧的運用這亦是高手之間互相試探的常用之法,極速之中往往更能看清對方的優劣
自山林而出到成就如今的一代名將,劉毅的武藝也是有著前進的過程的,上黨劉家的血龍戟法重在氣勢聲威,并不太過注重速度,血龍六擊之中也唯有這烈山擊講究出手如電。當日的朗生血氣方剛,憑借過人的天賦與扎實的功力單憑自己的出手之威就能壓制大多數的對手,一向都是以我為主,只要讓他攻勢一起就是無窮無盡,很少會根據對方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戰術,便連溫侯呂布也不例外
隨著年歲的增大和實戰經驗的累積,劉毅的武藝見識都在不斷的進步之中,固然憑借他的實力不用太過去揣摩對方的特點,可事半功倍之事為之又豈能無益他讓三弟趙云以槍法入兵法則可開闊眼界,其自身卻是正好相反,以兵法入戟法博采眾家之長方有了如今劉信手中施展的血龍戟法,較之當日上黨初得已然融入朗生的無數心血
在劉毅麾下的勇將之中,輕靈巧妙者大有人在,各自亦有獨到的心得,但論起出手的迅捷卻要以東萊太史慈的天河槍為最,與子義交手前幾回合是最為關鍵的,一定要通過對攻之勢將其速度壓制,否則讓天河槍盡展所長除了趙云之外便是劉毅也不敢保證可以守得住。而能做到這一點,太史慈運槍之中當然有著自己的獨得之妙,這些心得劉毅不會對子義相問,對武者而言此事頗犯忌諱,但從與其切磋之中憑借自身的修為還是可看出不少端倪,亦能將之與自身印證
取長補短、融會貫通說起來容易,真正運用卻是難上加難,各人的天賦特點不同,擅長之處亦有偏差,沒有自身深厚的積淀作為基礎,取長補短只能是個笑話,弄不好就要反受其害,便是劉毅也是到了近年方才將血龍戟法逐步完善,且其中還有許多尚待融匯之處,絕非一日一月之功,但能做到此處便足可說明他在武道之上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