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先公,三位中郎,此間沒有外人,毅便放肆了,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旺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之所以傾頹也。毅當日每與志才奉孝等輩論及于此,未嘗不嘆息痛恨與桓靈也!宦官當政,外戚逞兇,政令不清,朝綱失統,令得忠良之輩沉淪,百姓民不聊生,這才會有蛾賊之亂,董逆之事,也正因此而讓朝廷威望盡失……”劉毅稍稍沉吟,也是壓低了聲音正色言道,朝廷威望不重當然是地方豪強離心的最大原因。
四人聞言神情皆是一動,劉毅所說的這些他們豈能不知?只不過不會在口頭上明說罷了,桓帝靈帝之時信任宦官外戚,致使朝綱不為天子把持,行政混亂,買——官勛爵比比皆是,而似肖元這般的大臣都被罷官而遭到壓制,如此的朝廷又如何能夠讓人信服?
楊彪眉頭微微一皺,看了看四周就要出言,劉毅所言自然在理,但如此明說卻恐為小人利用,現在雖然沒有了內臣外戚之害,但朝廷的威望已然降到了低點,且到了晉陽沒有了董卓的殘暴壓制,有些人似乎更是得意忘形,覺得自己有著救駕之功便能不可一世。
“朗生說的是,眼下當務之急便是盡快回復朝廷的威信,否則長此以往人心必定思變。”盧植卻是搶在了楊彪的前面言道,他的眼光要比朱雋皇甫嵩更加深遠,劉毅之言雖是有些失禮但卻正中大患之所在,至少說明朗生是有著自己的想法且將大局看的通透。
“太尉,三位中郎,兵法之中為了獲勝當無所不用其極,亦要知己知彼方才能百戰不殆,眼下形勢便是如此,絕非毅妄言!當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祖斬蛇起義擊敗暴秦方才有如今大漢江山!那時亦是群雄并起,而進大漢經歷黨爭之禍,內臣外戚之害,蛾賊之亂以及董卓之暴,也許在很多人眼中,漢室已然衰微,又到了群雄逐鹿之時,明面之上迫于大義還不敢如何,可一旦朝廷難振威信就當真要天下大亂!”劉毅鄭重的繼而言道。
“越說越不像話,今日你要道不出個所以然來可不容你!”劉虞聞言目視劉毅道,他心中知曉朗生說的就是眼下事實,但如此直白卻又有些不通迂回之道了。
“劉公,倘若朗生在你我面前都不能暢所欲言還如何能振興漢室?其言亦是不假,董卓裹挾天子的這幾年,各地不奉朝廷號令,更有張舉張純公孫瓚這等叛逆之輩借機而動,倘若不是朗生縱兵討之,一旦被其成事眼前又是如何局面?”皇甫嵩卻是連連頷首言道,劉毅的直言是說到他心里去了,此刻還不能正視日后又何談重振大漢聲威?
“劉公,朗生之言確有道理,若非心有所想肩有擔當他又何必如此?”朱雋也是言道,還不忘給了朱寶一個顏色,貴之自然會意,對四周也開始暗暗戒備起來,劉毅之言在劉公楊彪和三位中郎面前說起當是直言不諱,但若被有心之人聽去可又是把柄了。
“正如方才所言,諸位大人救天子出董卓魔掌只是第一步,惜乎毅不能與壽成兄聯手在西都將此人徹底擊破,也給天下心懷叵測之輩留下了空隙!如今他們只需表面上作出擁護朝廷之狀,實際里陽奉陰違則可,朝廷一日不討伐擒殺董仲穎,他們就有著最大的擋箭牌!而雖然不能再裹挾天子,可董賊卻是實力尤存,十五萬西涼鐵騎,又有歷代聚集之富,強要討之談何容易?倘若因擊敗董卓而使得朝中元氣大傷,便只會授人以隙。”劉毅繼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