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著火焰。
從不曾停止過。
這烈焰,是華夏人在燃燒自己的生命,他們用犧牲與戰斗照亮未來的道路。
那是屬于華夏人的道路。
更是華夏人的復仇之路
那怕這只是一次人生模擬,但是朱先海也是無法釋懷的,滿腔憤怒幾乎要把他整個人都點燃了。
被白人給背刺了
在這個“白種人致上”的時代,白人的不可靠,他是深有體會的,上一次背刺,是他雇傭的白人保鏢們在布宜諾艾利斯的叛亂中不戰而逃。
而這一次呢
那些白人干脆在南美上演了一出“得克薩斯之變”。
費盡千辛萬苦,朱先海和數十萬華夏移民在南美創下那么一大片基業,他們努力著,奮斗著,一步步的將蠻荒變成都市,華夏的移民們用自己的努力,試圖在這片土地上開辟屬于他們的桃花源。但是在這個“白人至上”的時代,那些人卻無法容忍這一切。
眼瞅著南華的發展是蒸蒸日上,可不曾想到頭來卻是長達五年抗戰。
甚至直到模擬結束,那場抗戰還沒有結束
在戰爭爆發之前,南華是如何的繁華
產業方向確定了,新的工業革命已經招手了,人才培養初顯成效美好的未來正在向南華招手。
原本,南華可以上演一出“大國的崛起”,原本華夏人可以在南美讓整個世界為之震驚,為之側目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不是沒有然后了,而是一場戰爭,打斷了這一切
這該是多么操蛋的結果
理論沒有問題,問題是時代誤國啊
“他么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老祖宗的話,果然是至理名言啊白皮靠得住,母豬都能上樹”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如此,事前豬一樣,事后諸葛亮。
為什么南華會引進歐洲移民,說白了,是因為對技術人員的需求,作為一個穿越者,朱先海太知道工業的重要性了,在從中國引進移民的同時,南華還對歐洲移民敞開了大門,引進了大量的學者以及技術人員,當然了,也吸引了不少普通移民。
這完全是沒有辦法。
畢竟,這個時代的華夏移民基本上都是文盲。想要發展工業,離不開科研人員,離不開技術人員。甚至就是辦學,都離不開來自歐洲各國的專家學者。
南華沒有幾千“蘇俄專家”可以依靠,也沒有一個盟友可以信賴。想發展工業、發展科技,只能從各國聘請專家學者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在花錢聘請的同時,還需要通過引進移民的方式引進熟練工人。
到戰爭爆發的時候,南華的86萬人口里,有63萬華夏人,12萬土著人以及11萬歐裔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