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濱田彥藏來說,當他和田邊一郎乘飛云號抵達南華之后,他只覺得自己簡直就是置身于夢境一般。
或者說,就算是做夢,他都從來沒有做過這樣離譜的夢。
十幾歲就流落美國的濱田彥藏,對美國是極其熟悉的,自問對西洋也不陌生,他了解蒸汽機,了解機器,也知道工業革命,他甚至還是一個熟練的水手。
他自己曾作為以美國領事館翻譯的身份回到日本,在日本時,他曾不止一次告訴日本人,必須要向西洋學習。
只不過他的行為激怒的攘夷派,不得不逃亡美國。
至于于他一起逃出日本的田邊一郎,他的想法很簡單,學習多年英語的他,想跟著艦船去美國,而目的就是是想了解美國為什么這么強大,能造出這么大的艦船。
當然了,他和濱田彥藏一樣,在美國都碰到了生存問題,盡管出于好奇,會有美國人邀請他們作客,但是工作肯定是找不到的。
從報紙上得知中國向美國派出留學生后,他們前去拜訪時,才知道發生了一些誤會,留學生是中國人不假,可他們并不是清國派出的,而是來自南華。
面對這兩個能說一口流利英語,而且還會華語的家伙,想到朱先海的囑咐,巴菲特自然動起了心思。
精通英語和漢語的日本人,這不正是朱先海需要的嗎原本他是計劃到抵達倫敦后,再給香港或者上海的洋行發電報,讓他們于日本雇傭人員的。現在有人上門了,那里能錯過。
廉價勞動力啊
于是乎,走投無路的濱田和田邊就隨“飛云號”一路穿越大西洋,抵達了傳說中的南華。
而呈現在他們眼前的南華,卻深深的震驚了他們,無論是在碼頭見到轟鳴的機器,還是工廠區高聳的煙囪,都表明著這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
隨后,他們又見到大隊的西式軍隊。
震驚他們的是什么呢
無論是這座城市,還是轟鳴的機器或者大隊西式的軍隊,他們都不是西洋人的
甚至也不是大清國的
而是華夏的
華夏啊
這個詞語好像挺遙遠了
畢竟,在日本人的心里,他們眼中的中國截止于大明,清國只是清國而已。
以至于,濱田彥藏他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語的時候,他們還愣了很久。
他們口中的“華夏”,是那個“華夏”嗎
在得知這里的一切都屬于姓朱的中國人時。田邊的心里自然犯起了滴咕,難道他是大明中國遺民的后代
盡管他們的疑問沒有答桉,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在這里他們不用再考慮生存問題,他們得到了一份工作翻譯。
懷揣著好奇心,濱田彥藏和田邊一郎與同船的一百多名工程師、技師一起到了公司大樓,作為翻譯的他們,在登計錄冊,分配宿舍之后,看到一個中國人時,田邊便主動走上去,用流利的南京話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