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偏差,有時候,總會超出人們的想象。
1862年6月29日午夜時分,在南華政務大樓二樓的窗戶透出明亮的燈亮。在亮燈的房間,南華和俄國的外交官們整夜都在制定一份名為轉讓阿拉斯加專約的歷史文件。
次日凌晨四點,俄羅斯特使布呂諾伯爵和亞美利加公司正式簽署了條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正式成為亞美利加公司的專有領地。
這個條約對亞美利加公司的意義是非凡的,公司正式擁有了北極地區的領地,也擁有了新的狩獵場。
一個半月后,南華的朱雀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領土上升起了。
誰也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甚至在華盛頓得知這個消息時,政治家們也沒有絲毫反應,他們只是自言自語道只要俄國人離開那里就好。
對于華盛頓的政治家來說,他們并不愿意舊大陸的勢力深入美洲,但卻無力阻止舊大陸的國家。盡管他們嘴上喊著“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可然并卵,實力支撐不起野心,說了也白說,現在南美是英國的后院。
至于美國,還要再等上幾十年再說。
對于全世界而言,轉讓阿拉斯加專約的簽署,似乎并沒有什么影響,唯一的影響就是導致大西洋電報公司的股票有所下跌,畢竟,阿拉斯加那地方根本就是一片冰天雪地,買過來有什么用
但是,這并不妨礙在一夜之間,亞美利加公司擠身成為與隔壁的西北公司以及哈德遜灣公司那樣的擁有大片領地的“超級公司”。不過,然并卵,他們擁有的土地都一樣,都是一片冰天雪地的冰原。
不過,還好,亞美利加公司還有南華,還有潘帕斯大草原
1863年1月,南華到內烏肯的鐵路正式通車,盡管只是部分通車,但仍然比原定的計劃提前了整整兩個多月。
朱先海帶著尹麗莎白、瑪麗亞、瑪蓮娜和莫妮卡四人興致勃勃地參加了中央火車站的首發列車通車剪彩儀式。隨著鐵路的開通,南華第一次真正把觸角深入了潘帕斯草原的腹地,對于南華而言,向內陸擴張是極其重要的,而隨著人口的增長,對應的潘帕斯草原就愈發突顯出來。
聽著車輪壓在鋼軌接縫上搖曳時的車廂碰撞聲,朱先海的神情顯得有點兒興奮。
“咣鐺、咣鐺”
這種熟悉聲音與搖曳,讓朱先海找到了幾分回已,大學時搭乘綠皮車旅游的回憶,當然了,這列蒸汽機車遠遠無法與21世紀的綠皮車相比,甚至就連速度也只有可憐的30公里左右,不過即便是如此,鐵路的出現,仍然將會從根本上改變南華。
在朱先海沉浸于某種記憶中的時候,左宗堂卻有些好奇的張望著飛馳而過的大地。片刻后,才問道。
“主公當真計劃要把這鐵路翻江倒海,修到臨海”
來到南華半年之后,左宗堂不但對南華了如指掌,對南美以及世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還開始惡補起了英語。
“鐵路不修過安第斯山脈,南華就不是一個整齊,太平洋鐵路通了”
手指著窗外,朱先海笑道。
“非但南華變成一個整齊,將來移民也可以直接從臨海上岸,乘火車進入越過安第斯山,進入潘帕斯草原,沿線進入農場,進入礦場,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