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整整六十公里,都是在這樣的幾乎是垂直的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來的,洋人管它叫“魔鬼之鼻”,是因為鐵路幾乎等于在魔鬼的鼻尖子上修的,一個不小心,人就會從那里掉下去,那怕就是路工系著繩索,萬一要是繩索磨斷了,人也有可能下去,從開工到現在,這個工地上已經死了276個路工”
孫林的話,讓王英九長嘆道。
“何止276啊,從臨海到這里,整個東段鐵路已經死了1324個路工了,這條鐵路根本就是咱們華夏人用血肉筑成的,不過,只要這條鐵路一通,東西兩岸就能聯為一個整體,山西也罷,山東也好,往后就是咱們華夏人的了”
過去王英九并不知道鐵路的重要性,但是在過去的一年中,在多次乘座鐵路之后,他已經深切的體會到鐵路的重要性,有了這樣的鐵路,非但崇山峻嶺會變成通途,甚至還重塑了時空,曾經長達一個月漫長的旅途,火車可以將其縮短為兩三天。
有了鐵路“日行千里”已經不再是中的夢幻。
鐵路、電報,這一切都是過去王英九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在驚訝之余,他同樣好奇的研究著這些,甚至于還學習起了外語、學習起了工程。
有時候,晚清的官員保守,并不是因為他保守,而是因為保守可以獲得政治利益,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同樣懷揣著好奇,尤其是在這種好奇不僅不會給個人帶來“文字獄”之類的政治災難后,那種被壓抑的熱情,就會被迅速點燃。
“這看起來,和修山上的棧道也沒有什么區別不大嘛,我看能不能這樣,咱們用修棧道的法子,每一節之間先建用木頭懸空建一個工棧,工人們吃住在那里,然后每天沿著工棧向兩頭開鑿炮眼,放炮炸出路來,你們看怎么樣”
盡管王英九沒有施工經驗,但是作為一省巡撫,他當然游過山玩過水,那些名山大川里一條條懸空的供文人墨客游玩的棧道是怎么修的不就是這樣修出來的嘛,只不過這里稍稍有了點變化而已。
對于王英九的建議,孫林想了想,似乎也有那么幾分道理,便點頭同意道。
“嗯,大人高見,要不然,咱們就試試。”
“先試試看,要是不行的話,就按洋師的教的法子辦,修鐵路,咱們是外行,既然是外行,多學著點肯定沒錯。”
提醒之余,王英九裹緊了大衣,把帽沿往下拉了拉,然后就順著在絕壁上開鑿的運輸便道,繼續往向前行走著。
今年的這個冬天,他已經打定主意要吃住在這個什么“魔鬼之鼻”上了。原因無他,既然讓大家冬天不停工,那他這個市長,當然要在這里與他們同食同宿。
山谷里的風,更勐了。雪,更也大了
------題外話------
建了一個書友群:335260551,歡迎大家加入,一起討論劇情,推演劇情。,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