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團的官兵們開始分批進行休假的時候,在第六團的團部,士兵們正從幾輛馬車上將成箱的武器抬下來。
“這就是70式步槍吧,可還真不錯。”
在團部的帳篷前,團長楊得光對著剛剛啟封的木箱贊不絕口道,
“我們之前用的62式步槍,雖說火力猛、射速快,但是,杠桿式步槍的威力不足也是老毛病了,欺負一下前裝槍倒還湊合,可是歐洲很多國家已經開始用栓動式步槍,沒想到咱們這么快就換新步槍了。”
其實一直來62式斯賓塞步槍都有威力不足的問題,那怕是5645口徑在1862年曾其卓越的性能亮瞎了所有人的眼,但是對于步槍來說2克發射藥仍然太少。射程近,威力小。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它的威力不足的問題就越來越明顯。
所以早在1866年,保安部就要求兵工廠研制新式步槍,最初的栓動步槍是以法國的夏波斯步槍為原形仿制改進而成,將紙殼彈改為11毫米金屬彈殼,但是經過長期的改進和試用后,并沒有得到部隊的認同。
盡管它的威力大,射程遠,但是他的速度慢,對于習慣了杠桿步槍高射速的保安部隊來說,他們當然嫌棄那種單發栓動步槍。但最后軍方還是采購了一批9毫米口徑的67式步槍,用于裝備狙擊手,以彌補遠距離武器的不足。
等了幾年后,終于1870年即將到來時,軍隊迎來了他們期待已久的武器70式步槍。
“嘩”
食指上臺的瞬間,彎曲的槍栓拉柄就被抬起,然后輕松的拉到后方,動作流暢的出乎楊得光的意料,然后他退出彈匣說道。
“這個就是那個什么十發彈匣吧。”
“是的,團長,使用說明上說,用5發橋夾壓兩次就可以壓滿,部隊試驗的時候,射速超過20發,甚至有人用它在10秒內打出了十發子彈,射速絕對不比62式步槍差。”
軍械科長丁國華拿起一支70式步槍說道。
“它有如此出色的射擊速度的秘訣就在于其獨特的槍機設計。70步槍采用旋轉后拉式槍機,旋轉后拉槍機是采用后端閉鎖的,在它的后部有兩個與機匣壁內閉鎖面配合的閉鎖凸筍,機頭和拉殼鉤與機體是獨立的,不隨機體回轉,后端閉鎖可以縮短槍機行程”
丁國華拿起一支步槍,又讓人打開彈藥箱,取出一包子彈說道。
“它的子彈都是這裝在這樣的紙包里,一包三排15發,裝彈時把橋夾塞到槽里。”
輕松的拉開槍栓后,丁國華壓了一夾子彈,然后又壓了一夾。
“它用的子彈是”
“和67式狙擊步槍一樣,用的是960毫米子彈,初速520米,有效射程1000米,表尺射程2000米,威力強勁。”
對于9毫米步槍彈的威力,從其服役以來,就沒有人懷疑過,在非洲的雨林里,它從來都是獵人的最愛,一槍足以打倒一頭大象。當然了因為其精度高、射程遠,也深得狙擊手的喜愛。
“好家伙,要射速有射速,要射程有射程,這家伙差不多算是完美無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