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和作家無需承擔歷史的重擔,一旦有變,他們可以隨時發揮自己倒戈背叛的本能,在勝利者的庇護下重回過去,但君主和大臣則避無可避,最終失去的不僅是政治生命,連名譽也將如此。”
站在梯也爾城墻上,朱先海看著巴黎城外殘余的戰場遺跡,腦海中浮現出了這句話,他已經想不起來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這句話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拿破侖絕對是這句話的踐行者。
“拿破侖失敗之后,他的皇冠與榮耀都成為了過去。所以,拿三的選擇也是正確的。”
拿三選擇了什么
當然是千方百計的維護他的統治了。
普魯士軍隊在撤退
當這個消息傳來的時候,朱先海足足愣了好一會,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或許在巴黎,法軍的兵力更多,大炮更多,可這又有什么意義呢
但是他們絕對沒有發動反攻的能力,即便是比歷史上多了麥克馬洪的十萬法軍,他們也沒有反攻的能力。
既然現在法軍反攻了,而且普軍也“敗退”了,甚至拿三皇帝在巴黎解圍的當天,就發表演說“我和我的軍隊將繼續前進,為了法蘭西,每一寸被占領的土地都將被收復,所有普魯士人終將被擊退”
“秘密條約啊人家也會簽啊俾斯麥真不愧是俾斯麥啊”
念叨著這個名字,朱先海不得不承認,這家伙絕對是近代最出色的外交官。
盡管現在還不清楚俾斯麥和拿三達成了什么協議,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場戰爭即將結束,而更重要的是,德意志并沒有受到嚴重的削弱。否則,普魯士軍隊絕對不可能“敗退”的,所謂的“敗退”恐怕還是為了誘使拿三為了皇位,為了勝利的虛名,放棄實質性的賠償。
“陛下,法國人似乎并沒有讓我們投入戰斗的意愿。”
站在陛下的身側,剛剛從奧爾良趕過來的李度說道。
“他們好像是想要靠自己打敗普魯士人”
“法國人嘛,面子總還是要的”
朱先海笑了笑,拍著李度的肩膀說道。
“法國人想要靠他們自己打贏這場戰爭,這樣剛剛好,其實,這場戰爭,差不多也是時候結束了”
是時候結束了
相比于普法兩國會用什么樣的方式體面的這場戰爭,朱先海更關心的是未來。
現在法國已經成為了這場戰爭的“贏家”,歐洲會迎來什么樣的變化呢
朱先海的心底好奇極了,畢竟,現在已經沒有人能打斷法國的“崛起”的腳步了。
不過法國的“崛起”還充滿了未知數。畢竟,法國內部依然是問題重重啊
“他們差不多都將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法國不會再阻止德意志的統一,嗯,拿破侖三世將會充分尊重德意志人民的意愿”
所謂的“尊重”就是一個笑話,但是這也是事實只有實力才能贏得尊重。
“而普魯士呢即便是他們百般的不愿意,也會放棄盧森堡,三年前的“盧森堡危機”,盡管是以法國簽署倫敦條約,放棄盧森堡主權而結束。但是“盧森堡危機”所帶來的的直接后果,就是法國民眾對拿破侖三世的外交無能的表現感到不滿,為轉移國內危機,拿破侖三世迫切需要一場戰爭來轉移民族情緒,嗯,他需要勝利,但是他更需要一個勝利的果實去讓民眾相信拿破侖就是拿破侖他仍然獲得了勝利。”
“陛下,那么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