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這個“皇軍”聽著怎么這么別扭呢
是侮辱皇家軍隊
這樣說起來,倒是舒服了一些。
往后還要改有針對性的對各大報紙提出指導性建議,建議他們多寫一些稱贊軍人,贊美軍人的文章。至于早就在大明境內的學校中開展的軍國民教育,還要繼續進一步加強,進一步強化。
“報紙輿論應該服務于政治,眾所周知,我國今日之基業,完全有賴于軍人的犧牲與付出,要是沒有軍人的犧牲與付出,我大明又怎么能于異域立足拿什么在這里開辟華夏新基業所以必須大力歌頌軍人貢獻,尊崇軍人的社會地位,須從歷史、文學以及音樂等各個層面贊美、美化軍人和戰爭。”
朱大皇帝的長篇大論,終于說完之后,他把目光投向在坐的諸位,大明朝廷的文武官員們皆是一片沉默。
只有陸海軍尚書滿面難以掩飾的興奮,可其它人呢表情各異
朱大皇帝的這番話并沒脫離了這些大明官員可以接受的范疇,畢竟,他們都是非常傳統的中國人。在過去的幾百年里,中國人早就形成了“萬般皆低下,唯有讀書高”的思想,或許為了生存他們可以接受軍國民體制。
但是接受軍人高高在上的地位這件事一時間確實有點難以適應,而且他們還有著自己的擔心,畢竟盛德皇爺太好戰了
其實以傳統的中國標準來看,當今的盛德皇爺絕對稱得上是窮兵黷武了
從奠基南華開始,這些年接連滅了兩國,先取智利,再滅阿根廷,還在國內尚未完全平定的情況下,率領軍隊遠征歐洲,揚大明國威于異域,甚至還和歐洲的陸上小強普魯士開戰,連戰連捷。
君主如此好戰,恐怕連漢武帝都望塵莫及吧
在華夏的傳統觀點當中,漢武帝那樣的積極對外擴張的君王,可不是什么明君圣主
當然了,漢武帝對外擴張的代價也太慘重了一點天下戶口減半,這也是為什么古人不拿其當圣主名君的原因。
可問題是,朱大皇帝不僅打贏了,而且代價不高,所以這個大明,不能夠以同理視之。
甚至就連同這個大明的人,也和過去不同。
不知道過了多久,才聽有些湖南口音的官話響了起來,是左宗堂。
“陛下所言甚是,軍隊為我國立國之基,我國能于異域拓土萬里,靠的不是讀書人筆刀之利,靠的是軍人的赫赫軍威,西洋諸國實為虎狼之國,文人筆刀雖利,不能教其馴服,軍刀霍霍方能讓虎狼止步”
朱先海點點頭,左宗堂的歐洲之行沒有白去啊,只有去過了歐洲,才知道,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是什么。
武力才是亂世的生存之道啊
因為了解,所以他才沒有和自己唱反調,這位左大宰相在大事上面總是能同自己保持一致的,而且在此之前也和他吹過風了。
皇帝和丞相都贊同了,其實人自然也都是點頭稱是了。
1871年10月的這次例會,對于大明而言,不過只是一次再正常不過的周一例會而已,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