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書閣
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就在朱大皇帝送給明治的“鈾表”等國禮由使團派的專人于臨海踏上返回日本的旅途時,朱大皇帝乘專列從應天府再次抵達了他的南華。
再來南華是為在船廠參加一個“1號戰斗艦”的下水儀式。
與往常的大工程師一樣,皇家攝影師用多臺電影機記錄著皇帝抵達的景像資料,現在對于大明的臣民們來說,看電影看的是什么
當然是大明帝國日新月益的建設了,除此之外還看什么
看南極的企鵝嗎
看企鵝,哪有看這些場面更讓人激動啊別說是在這個時代了,哪怕就是在100多年之后那些宏大工程的場面那也是震撼人心的。
在這個時代,那些宏大工程給人們的感覺只會更加震撼。通過那些影片可以提高人們的民族自豪感。
相比于其他這才是最重要的,對于一個已經沉淪了兩百多年的民族來說,有什么筆記發人們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更比較重要的事情呢
那些工程建設,這些工業成就不就是最好的宣傳工具嗎
“像,可真像啊”
置身船塢之中,朱先海盯著這艘排水量高達7300噸的軍艦,它的艦型看起和后世國人熟悉的“鎮遠”號極其相似。
同樣的“中央鐵甲堡”,同樣的對角部置的主炮,甚至就連主炮也是同樣的雙聯305毫米在克虜兵工廠的努力下,30倍305毫米艦炮終于裝上了軍艦,總算是沒有耽誤下水的時間。
不過它的主炮并不像“鎮遠”號那樣集中于艦艏,而是分別位于艦艏與艦艉,而且它的干舷更高,看起來與其說像是“鎮遠”還不如說它更像“緬因號”,其實在魯安達設計這艘軍艦時,朱先海確實給了不少建議,包括主炮的布局。
此時,這艘已經被命名為“南華”號除非了掛滿彩旗之外,艦艏位置上掛一個大彩球,跟一個燈籠似的。
軍艦下水應該是什么樣的形式
朱先海自然是拿來主義,直接拿來后世人民海軍的下水式。
船頭的大彩球的,再加上嗯,香檳。
將手中的“香檳”丟了出去,正中“南華”號的左弦,軍艦緩緩的下時,艦艏的彩球打開了,里面裝著的五色紙片等飾物,在爆開的瞬間,彩紙滿天飛,場面甚是壯觀。
“南華號”戰斗艦下水了
這艘排水量7300噸,擁有兩座雙聯305毫米主炮以及8門150毫米副炮的戰斗艦的下水,意味著什么
此時歡呼的人們壓根就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船廠的工程師和工人們以及海軍官兵們在那里歡呼著,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南華號”巨大的船體沖出了干船塢,然后穩穩地浮在了海面上。
然后刺耳的汽笛聲響起,提醒圍觀的人們它走向了海洋
走向了海洋
按照的朱先海擬定的軍艦命名規則,大明海軍的主力戰斗艦將用省名命名,巡洋艦用市名,而它被命名為“南華”,由此可見大明上下對它是何等的看重
這也難怪,畢竟,“南華號”是大明建造的噸位最大的軍艦,而且還是全世界第一艘全鋼甲戰斗艦。雖然它的鋼甲厚度僅僅只有300毫米,但是卻相當于350毫米的鐵甲。
兩座總功率高達一萬馬力的蒸汽機轟隆作響,盡管此時它的速度很慢,但是按照設計,它的最快時速高達16節,它一經服役就是全世界速度最快的軍艦,即便是巡洋艦也無法與之相比。
“大明的鐵甲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