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英國,大明還是太過弱小了
“在過去的三年里,我們和英國之間的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加大了”
站大華鋼鐵熱浪灼人的煉鐵高爐前,公司經營趙向征說道。
“從1870年算起,僅兩年時間英國鋼鐵產量就上升了70,鋼鐵投資同時帶動了上游煤炭、鐵礦石開采行業的投資和利潤,目前英國的鋼鐵量已經超過780萬噸,而我們只有180萬噸。我們的發展速度快,可是英國的發展速度更快”
趙向征的話,讓朱先海的眉頭挑了挑。
“確實如此,畢竟他們都是老牌的工業國,底子好,技術基礎好,發展起來當然比咱們快啊”
其實在過去的幾年里,全世界各國的重工業都是以突飛勐進的速度在發展,美國、北德聯邦以及法國都制定規模龐大的鐵路建設,對鋼鐵和能源等提出愈來愈大的需求,從而推動了冶金業、煤炭業和石油業等的迅速發展。
就連歷史上經濟發展表現乏力的法國,也因為重要工礦區阿爾薩斯和洛林沒有割讓給德國,重工業的發展遠超過歷史同期水平,甚至就連同俄國,也得到迅速發展,圍繞著創辦工業企業和修建鐵路等,也掀起了“企業濫設”的。
但是
“今年是1872年,明年才是“一五計劃”的收關之年,沒關系的”
朱先海頗為自信心的笑道。
之所以不以為意,是因為明年是個好時候啊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186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資本家為了大規模修建鐵路,開辦工業企業等,大量追加生產資料,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高漲。同時,由于固定資本的大規模擴大,工業生產機構獲得巨大的增長,這樣就造成了生產過剩的物質基礎。
而這導致了什么
1873年的經濟危機啊
1873年危機是19世紀資本主義危機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危機。它不僅波及范圍廣、規模大,而且持續時間長,從1873年開始到1879年結束,歷時長達7年
彼之危機,我之機遇啊
另一個世界里,蘇俄是怎么崛起的
不就是趁著經濟危機,從歐美卷了一波
在那場經濟危機中,歐美的機器價格甚至跌到成本以下。蘇俄在大量引進機械設備的同時,甚至直接從歐美國各國收購破產工廠,雇傭失業工人,把工廠折遷搬回蘇俄,然后原樣重建。
重建的工人就是當初在美國拆遷工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他們還卷了一波技人才足足幾十萬工人和技術人員。
那一波經濟危機,歐美各國陷入衰退的時候,蘇俄可是吃了一個滿嘴流油。
既然這一波號稱僅次“1929”的經濟危機要發生了,大明不趁機吃上一波,能對得起自己先知先覺的優勢嗎
想到這,朱先海不禁有點兒期待明年的到來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