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會親自去探望張大春的,商人可以無良,但是為政者不能。”
說罷,朱先海就直接站起身說道。
“準備專列,朕要去南苑看一看張大春。”
有時候,隨便的一個舉動就可以改變一切,1872年大明沒有一部是保護勞工的法律,對此,朱大皇帝當然不能用今日之法追究昨日之罪,畢竟,大明不是那個滿清一樣,打從他們入關之后,為了奴役漢人,制定一條又一條嚴格的法律和禁令,讓國人不違反法令就無法生活。更不能出口成法。
既然無法可循,那朕就用自己的行動去表明態度吧這僅僅只是表明某種態度而已。
這一天,當朱大皇帝的車隊出現在禮和小區時,許多人都驚呆了。
皇帝來了
皇帝他老人家怎么會到了這兒
在眾人的驚訝之中,他們看到皇帝居然直接去了張大春家。
“皇,皇上”
在門打開時,看著門外站著的人時,張大春傻了眼,皇上咋到他家了
“大春,我在報紙上,聽說你受傷了,特意過來看看你”
朱大皇帝的手里甚至還提著放著果子和水果的果籃。這是從皇宮里親自帶過來的。
“皇上,皇上,咱、咱”
張大春有點發懵了。他壓根兒就不認識皇上啊,而他身邊的日本婆娘也是目瞪口呆的看著來人。
如果不是因為在大明已經生活了多年,估計這會兒他們早就跪下來磕頭了。
這可是皇帝呀
“不用那么見外,大春,你是1863年的第六批移民,算起來,你當初也是在我廠子里干過活的,我也算是你的舊東家”
走進屋子里,朱先海說道。
“老伙計在外頭受了委屈,我這個舊東家要是不來看看,那可真就對不住老伙計了”
“皇上,咱,咱”
“嘩”的一聲,淚水瞬間就從張大春的目中流了出來。在這一瞬間,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痛苦,似乎都消失了。
這一天,朱先海在張大春的家里呆了近兩個小時,除了探望張大春之外,還特意見了沉岳,對于這個年青的報社記者。朱大皇帝自然是表彰鼓勵了一番,鼓勵他再接再厲,繼續替老百姓說話。
為什么朱大皇帝每天都會看報紙,說白了。就是希望通過報紙去了解社會上的新聞以及社會事件。
這倒不是因為不相信大明的官員。而是因為任何官僚集團都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永遠會去欺上瞞下。這無關其它,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這是他們的本能,他們永遠都有一種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進而營造出一副太平盛世的本能。
對于這種本能,朱大皇帝是滿懷恐懼的,畢竟歷史證明,很多王朝就是在那些官僚們營造的太平盛世的氛圍之中滅亡的。
在這種情況下,報紙就成為他了解社會真相的最佳渠道。就像這件事兒,如果沒有報紙上的報道,作為皇帝的他又怎么可能知道呢
在一個張大春的背后,必定有無數個張大春。等到這些張大春們不再愿意受委屈的時候,到那個時候,會發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