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書閣
很快來自琉球的密電,就送到了朱大皇帝的桉前。
在國家的運行中,情報工作永遠是最重要的工作,后世各國總統也好,首相也罷,他們每天的公務都是從一份情報簡報開始的,這樣的一份簡報,決定著他們每天的工作。
其實大明的情報工作一直都是非常出色,或許朱大皇帝并不了解情報機構的運行、訓練,但是看過的間諜電影可不少,什么cia啦、kgb啦,他們的間諜是怎么工作的怎么訓練的
雖然知道沒有那么詳細,可總歸還是了解一些皮毛,于是乎早在十年前,大明就已經建立了特工學校,培訓的特工早就已經潛入到世界各國,甚至還有不少人進入各國政府機構。
雖然無法打入高層,但即便只是普通的職員,也有機會獲取很多情報的。
況且,這個世界各國的防間諜意識還比較薄弱,所以,這些年大明的情報工作而是頗為高效。當然,除了情報的收集之外,更重要的是情報的分析與研判,這才是情報工作的重中之重。
和外人想象的,情報部門里都是007之類的無所不能的特工不同,無論是在cia、kgb或者軍情五處里面,文職人員更多,而情報分析人員又占去了其中的大半,正是他們依據凌亂的情報中,整合分析給出研判結果。
朱大皇帝此時手中拿著的,除了電報之外,還有根據這一情報對日本局勢的進一步分析研判的報告。
“明治居然就這么死了真是天有眼啊”
朱大皇帝還真沒有想到,明治居然活了這么久,按道理來說核輻射死的應該很快啊,可不曾想居然撐了這么長時間,其實朱大皇帝那里知道,單論核輻射金屬鈾的強度并不算高,只是手表上的一點零件,對明治的身體傷害是日積月累的,要積累到一定程度上才能發揮作用。
“西鄉隆盛居然也造反了這個蝴蝶的翅膀扇的有點兒厲害啊”
其實,對于西鄉隆盛這個人,朱大皇帝是很欣賞的,畢竟,在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時代,是很少有人像他那樣,記掛著那些普通士族待遇,并且愿意為他們一次又一次發聲。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這個剛背,朱大皇帝發才想起來,這個詩出自教員的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
至于原版,好像不記得了不過西鄉這個家伙啊
翻看著日本士族叛亂的前因后果,朱大皇帝的自言自語道。
“40萬士族失業,這可不就是妥妥的帝國耗材嘛就這么困在日本真是浪費資源啊”
在這一點上,朱大皇帝倒是挺認同西鄉隆盛觀點的,當然,不是征韓,而是把這些資源用在擴張上。
如果能把這些資源用大明的帝國大業拓殖上,這四十萬耗材,足夠大明征服至少夠征服整個非洲的
其實征服非洲很容易,關鍵是什么還是征服過程中的墾殖,別說是這個時代的非洲了,就是二十一世紀的非洲,到那邊去也要打上n種疫苗,即便是如此,染上一些傳染疾病也能去掉半條命,甚至直接擱屁。
非洲的錢有那么好拿嗎
要是好拿,歐洲人也不會等到1884年。為什么英國在非洲使用大量的印度人,說白了,印度人就是英國的帝國耗材啊
帝國耗材
大明也需要自己的耗材啊
其實他之所以會給明治送一塊手表,就是為了制造日本的亂局。阻止日本的崛起。最好能夠讓日本重新恢復到戰國時代,然后大明才能夠各個擊破,才能夠把那些帝國的耗材投入到大明所需要的地方。
但是現在發生在日本的叛亂,有點出乎朱大皇帝的預料了。畢竟在歷史上西鄉隆盛是幾年后才叛亂的,他怎么能如此大膽的發動叛亂呢。
這個碟的翅膀扇得實在是太有點太厲害了。
不過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畢竟,朱大皇帝需要的并不是一個統一的日本,而是一個陷入內亂的四分五裂的日本。
現在不過,只是剛剛開始,接下來還可以繼續去拱拱火。爭取讓日本的那把火燃燒的更厲害一些。
“和宮日本人居然想要一個女天皇有點兒出乎意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