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也就是因為作為期之秀的德國和法國在非洲的不斷擴張,威脅到了英國的利益,才有了“柏林會議”的召開,才會對非洲進行勢力范圍的劃分。,現在對于法國,俄羅斯以及奧匈帝國而言,土耳其才是真正的肥肉。
在會議上他們各取所需,奧匈帝國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巴爾干地區,而俄羅斯都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羅馬帝國故地”。法蘭西得到了他們所需要的圣地。
而大明呢
當然也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并不僅僅只是波斯灣的石油。而是一個被維也納條約捆綁在一起的四國同盟。四國同盟條約是秘密的,但是當他簽署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不再是什么秘密條約了。除了瓜分奧斯曼帝國的附加秘密條約之外,很快維也納條約簽署的消息就在歐洲引起了轟動。
一時間歐洲各國無不是驚訝的,面對著這份前所未有的條約,這個條約公開的核心是什么呢
就是其他國家對四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宣戰都意味著對大明,法蘭西,俄羅斯以及奧匈帝國的宣戰。他們將會出于集體安全以及世界和平的考慮,同時向敵對國宣戰。
這意味著什么
所有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四個帝國結成了一個緊密的同盟。
當然這個最強大是僅次于英國的意思。過去他們的力量遠不如英國,但是當他們的力量捆綁在一起的時候呢
所有人都非常清楚維也納條約的簽署,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瓦解了拿破侖戰爭之后的給歐洲帶來和平的維也納體系。
換句話來說,英國人苦心經營了半個世紀的大陸平衡政策,隨著維也納條約的簽訂,徹底破產了。
這個條約到底針對的是誰
所有人都非常清楚,但是他們更關心這個條約的附加條約的內容。盡管他們并不知道到底有沒有附加秘密條約,但是所有人都相信但凡是條約都有附加的秘密內容。
只是這份條約所針對的會是誰呢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條約的簽訂必然是針對英國這個世界老大的。他們結成同盟就是為了和英國進行對抗。
但是除此之外呢
每一個國家都有每一個國家的猜測。就像北德意志聯邦認為秘密條約是針對自身一樣。土耳其人當然也會認為秘密條約是針對他們。英國人同樣也不例外。
于是乎在倫敦的報紙上都用“有史以來最大的外交失敗”來形容維也納條約的簽訂,英國的那些外交官們更是在各國活動中試圖成立他們的同盟。
當然這需要時間。
“時間是站在我們一邊的。”
在朱大皇帝在條約上簽一下自己大名的時候,他笑著對左中堂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