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的印度就是印度而已,甚至就連英國女王,還沒有戴上印度皇帝的皇冠。在另一個世界,兩年后的1876年,由迪斯雷利建議,議會通過決定,授予維多利亞女王以“印度女皇”的稱號,并于1877年元旦在印度首都德里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禮。維多利亞多年的女皇夢終成現實。
由此原來只在口頭上使用過的“大英帝國”的稱謂,自此以后就成了英國的正式名稱之一而見諸官方文件了。
也正因如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英屬印度僅僅只是殖民地而已,至于沙遜不過就是“印度人”。
“每一個人都很憤怒,但是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他只是一個印度人,讓人們憤怒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們無法拯救他,畢竟在倫敦沒有任何人會關心一個印度人的死活。但是他們所在意的是大明拒絕了我們,他們不僅拒絕釋放沙遜,而且還判處他死刑甚至那個該死的家伙是在英國的租界里被逮捕的”
即便是現在提到這件事兒的時候,本杰明的語氣里都充滿了怒火。
但滿腔的怒火又能有什么意義呢
他不可能因為一個印度人向大明派遣艦隊,如果發生沖突的話,他沒有辦法向議會解釋為什么因為一個印度人而引起一場戰爭。
在英國沒有任何人會去在乎印度人的死活,那怕他是猶太人。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大家不在乎大英帝國的面子,就像現在他們憤怒的理由是什么
不正是因為大明沒有沒面子嗎
“如果他是英國人的話,我們可以不惜代價,可他是印度人”
本杰明頗為無奈的說道。
“我們不可能為了一個印度人去發動一場戰爭。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這么做。即便是這件事,讓我們所有人都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憤怒。”
本杰明也很無奈呀。這一次大明帝國正好讓英國處于一種極其尷尬的境地他們既不能不聞不問,也不能態度強硬的用戰爭作為威脅。
因為沒有任何英國人愿意為了一個印度人開戰
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覺得英國失了面子。大英帝國的面子就這樣被大明給落下了。
作為首相的本杰明又怎么可能不憤怒呢
“首相閣下,正像你先前說的那樣。我們必須要通過一些方式表達我們的態度,斬斷到大明躍躍欲試的伸向各方的爪子。”
外交大臣小德比勛爵當然注意到在過去的幾年里,大明的手伸向了哪些地方,于是他立即開口說道。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四國同盟”之中,他們或許和俄羅斯人就日本達成了某些秘密協議,從年初開始他們就在向琉球派遣軍隊,而俄羅斯對于日本的野心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必須要阻止他們在東亞的擴張,可能會影響到我們在清國的利益。”
一份秘密條約,讓英國人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懷疑,他們壓根兒就不知道條約的具體內容,也不知道條約到底針對何方,一定是他們猜測與土耳其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又不能否認他們會在其他的地方達成某種共識。
面對外交大臣的建議,本杰明沉思了一刻,然后說到。
“日本,關于日本,你的建議是什么呢”
面對首相的詢問,小德比勛爵直接了當的回答道。
“如果我們任由大明把手伸入到日本的話,那么他們勢必會影響到我們在清國的勢力范圍,而且,他們對于清國。肯定也是持有野心的。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徹底斬斷他向日本擴張的野心。”
對于小德比勛爵這樣回答。本杰明以為然的點了點,然后他說。
“既然如此,那就制定一個計劃吧。我們必須要在那里阻止的進一步擴張。上一次在美洲我們沒有能阻止他們,但是現在必須要阻止他們想要和俄羅斯聯手擴張的野心”,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