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東瀛都護府,這個剛剛抱上大明的腿沒有幾個月的地方,到處都是一片歡呼聲。
“班哉班哉班哉”
1875年7月12日下午的時候,海嘯般的歡呼聲音忽然響了起來。在長達數月的期待之后,東瀛都護使錢德功大都護以大明皇帝第一次下達了召集家臣的命令。
“大哥,大哥要打仗啦”
正埋頭在澡堂子的爐子前燒著熱水的秋山好古,忽然聽見弟弟的聲音,一聽到弟弟的聲音,他的臉上就露出了笑容。明治元年,也就是1868年他的弟弟真之出生。因為家里窮養不起太多的孩子,父親想送真之到寺院出家。可是愛護弟弟的秋山好古堅決不同意,只得不了了之,為了掙生活費,當時只有8歲的秋山好古就去工作了,不過只是在澡堂里燒水,他在工作之余會努力的學習,出身于士族的人如果不讀書的話,那可真就是朽木了。
“打仗了誰和誰打”
放下一本漢文版天演論,最近一段時間,這本書在,抬起頭看了看,背著書包闖過來的弟弟早在日本并入大明之前的1872年,大明就實施了義務教育,人們不了解送孩子上學的好處,加上義務教育的資金需要由當時的人們承擔,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會把孩子送進學校。但是秋山好古寧可自己在這里燒水,也堅持讓弟弟上學校。
“你聽,皇帝陛下令征召10萬士族家臣”
這時,好古才聽見外面一陣陣山呼海嘯般的歡呼,對于那些普通的士族來說,征召家臣,意味著他們終于有用武之地了。
“難道是陛下要和西洋人開戰了”
秋山好古勐地站了起來,他的表情嚴肅中帶著一絲興奮,出身士族之家的他,同樣也希望能夠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不,不是要和西洋人開戰,是大明皇帝單獨征召,組建“精忠軍”,大哥,你,你會參加嗎”
突然,原本有點兒興奮的秋山真之,變得有點緊張的說道,
“打仗,可能會有很多麻煩的。”
“版籍貢獻大明皇帝后,所有的士族都是大明皇帝的家臣”
沉默了一會,秋山好古說道,
“如果征召的話,大哥肯定會去的。”
然后他摸了摸真之的腦袋說道。
“真之,要是我被征召了,你一定要好好的讀書,尤其是漢語,一定要學好,士族是皇帝的家臣,漢語一定要學好啊。”
“我知道,現在學校里教的也是國語啊就是先生的南京話說的不太標準。”
雖然日本剛剛成為大明的部分,但是得益于江戶幕府兩百多年來,所謂“水戶學”的發揚光大,日本士族即便是不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也能寫流利的漢字,所以,東瀛都護府剛一成立,就立即印制了新的教材,其實就是與大明相同的教材,要求老師用國語授課,所謂“國語”,就是漢語。
至于語言障礙大多數老師都沒有問題,畢竟,他們本身就學過漢語,只不過是重新拾起來而已。當然,作為帝國善政的一部分,大明還向這日本派出了幾百名老師。
當然,這些老師抵達東瀛之后,他們并不是做普通老師的,而是當校長,負責監督學校的教學的。
總之一句話,從現在開始大明就要從教育上去同化所有人,或者說通過“皇民化教育”把他們變成大明的皇民。
“不標準也沒問題,最重要的是學會,學會了,將來才有機會考上南華大學,到大明本土啊”
叮囑著弟弟的時候,秋山好古的心情有點兒復雜,對于未來的人生,他是迷茫的,總不能在這里燒一輩子的熱水吧。
澡堂子里燒熱水
哎,普通士族也就是只能過上這樣的日子。在弟弟離開后,秋山坐在爐前,一邊看著書,一邊燒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