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實力是什么
是煙囪的數量,是鋼鐵產量,是船舶噸位,是
林林總總,但是所有的一切是人
人才是最根本的東西。
以二戰為例,如果三德子的人口不是8000萬,而是一億八千萬,東線的絞肉機耗盡的就不是三德子的人力了。
當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源被耗盡的時候,那怕他擁有再強大的工業力量,再發達的科技,都是屑。
因為工業機器需要人去開動,戰爭機器需要人去操作。
離開了人,這一切是空談。
所以,人才是一切的核心。
對于這一點的認識,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人比朱大皇帝更清楚,因為他身處的時代恰恰是人口紅利即將耗盡的時代
而且對于大明來說,大明所需要的就是人。
所以從1860年南華登陸的那天起,朱大皇帝就一直堅持著拉人計劃。
拉人,其實就是移民。南華購買的第一批船只,也是為了移民。
從南華時代,移民就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移民船從最初的一艘到現在77艘,每個月都有超過十萬的華夏移民抵達大明,正是源源不斷的移民奠定了大明的強國之基。
引進移民重要,引進人材同樣也非常重要。從公司時代公司就大量雇傭歐洲學者、技術人員,即便是現在,大明駐歐洲各國的使館里都有一名官員專職割韭菜不,應該說是招聘學者以及技術人員。
“到大明吧,大明可以給你更好的研究環境”
“到大明吧,大明可以給你更好的待遇”
“到大明吧,大明可以給你教職”
人總是現實的,尤其是對于許多年青的學者來說,相比于在歐洲每個月有2030英鎊的收入,許多青年學者更愿意到大明,他們或是在學校任教,或是在企業從事研究,或是在工廠指導生產。
總之,在大明他們的學識可以帶來更好的回報。
所以,大明駐歐洲各國的大使館內,總會年青人排著隊,申請工作、申請簽證。而在大學畢業季之后,這種現象更加的普遍。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讓他們滿意的工作。
和往常一樣,午九點剛過,大使館一樓大廳就已經排了長隊,西裝革履的年青人無不是充滿期待的不時抬頭看著前方,等待著初步的篩選。
“先生,我是在維多利亞大學學習的是法律,我”
甚至都不等對方說完,史俊杰就直接答道。
“不好意思,已經沒有法律方面的職位了”
法律
你怎么不學文學呢到大明去教授英國文學
大明需要的是什么
當然是工程師啦、是學機械、學化學、學造船、學冶金、學數學、學總之,肯定不需要學文學、學法律的人,這方面的人才,可不是什么緊缺人佬。
“下一位。”
整個人過程,他甚至都沒有抬頭看一眼來人,不是瞧不起,是根本沒必要。
“先生,這是我的畢業證,我畢業于曼切斯特大學化學系”
很好,抬頭看了一眼面前的年青人,史俊杰翻看了一下他的畢業證和相應的材料,然后直接給了他一份表格。
“填好后,到簽證官那里進行進一步審核。”
為什么要進一步審核,因為大明不需要“濫竽充數”的人。簽證官那邊會對他進行一些測試的。當然,他如何能夠得到知名學者的推薦信,一切就會很簡單。
大明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庸才
就這樣史俊杰一一審閱著申請人的資料,只要是符合“引進人才名冊”專業畢業的,都可以獲得面簽的機會,否則,連面簽的機會都沒有。
在面簽官那邊,這些英國人個個都溫順的像小綿羊似的,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唯恐被拒簽了。
大明的簽證含金量高啊
“拿到大明有簽證,就等于人生從此走向坦途,當我們的同學、校友還在為生活四處奔波,租住在閣樓里,吃著冷面包的時候,身在大明的我們不僅可以得到一份體面且收入不菲的工作,而且還可以居住大豪斯里,湯生,你一定要試試”
盧瑟福小聲的好友解釋著大明的種種好處,個頭不高的他,不時的探頭朝前方看去,數著前面還有多少人。
“不過,你要記住,你一定不要說你學的是文學,你是在德國學習的土木工程。”
在盧瑟福叮囑著的時候,湯生好奇的打量著周圍,早在德國求學時,他就聽說過大明是大明的遠征軍讓德國飲恨法國。從德國回到英國后,他就進入了愛丁堡大學,專心于學術的他,對大明一直心存好奇。如果不是好友的勸說,即便是來這里,他也會等到取得碩士學位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