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動槍栓,扣動扳機。
有些沉悶的槍聲響了起來,打空了一個彈匣之后,朱大皇帝拿起了一發子彈。
“槍不錯,就是子彈口徑太大了點。”
子彈是11毫米口徑,差不多就是大明帝國的45ac了。
“這個子彈又重又笨,還是改成九毫米吧”
自言自語之余,朱大皇帝隨手在筆記本上記下“安東自動槍械公司”。
這支自動槍并不是現在的產品,而是明年才會推向市場,只不過軍方似乎并沒有注意到沖鋒槍的作用。
在商城里它不過只是一個普通的民用商品而已。
“還是戰術思想太保守啊”
將沖鋒槍放在桌子上,朱大皇帝頗為無奈的搖頭輕嘆一聲,然后說道。
“有些事情,總歸還是需要自己插手啊”
其實這些年,朱大皇帝已經不怎么插手軍隊的事務了,畢竟,經過二十年的發展,軍方的將領以及軍官都比他更專業,他這個外行總得有自知之名吧。
可是,事實證明站在歷史巨人肩膀上的朱大皇帝,至少在理念上上一直都是遠遠領先的,而那些將領們不經過一番血戰,他們很難認識到某種武器的作用。
就像現在,全世界對機槍的印象的是什么
要塞防御的好幫手,至于進攻幾十公斤重的機槍,怎么伴隨步兵進攻
從1884年發明機槍,到一戰的塹壕機槍大展神威,在此之前,整整三十年里,對機槍的戰術的研究幾乎沒有任何進步,機槍的裝備數量也很有限
只有戰爭的腥風血雨才會迫使戰術專家們,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
但是大明肯定不能用士兵們的鮮血去總結經驗。
“沖鋒槍要進一步改良嗯,這是第一,第二就是機槍”
瞧著一旁的那架六年不對,應該是十年式機槍,朱大皇帝盯著冷卻水筒。
“要把這個冷卻水筒去掉修改成氣冷式機槍,重量進一步減輕”
既然眼下沒有合適的輕機槍,那就直接用六年式改進,就像一戰時德國老的g0515一樣,差不多四十斤重,不也是一樣生產了十幾萬支,由士兵攜帶著在戰場上實施突擊作戰。
當然了,朱大皇帝肯定不會讓自己的士兵扛著四十多斤重的機槍,在戰場上沖鋒陷陣,那即便是強壯如牛,拎起來也不輕松,但是十三四公斤的“輕機槍”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畢竟,它也就是比g34稍稍重那一點點而已
“有了輕機槍、有了沖鋒槍,差不多是時候了”
盯著桌子上,那樣模樣有些古樸的沖鋒槍,朱大皇帝的唇角輕揚,然后,他在筆記本上隨手寫下了他醞釀已久的一個想法突擊總隊
一支使用自動武器的精銳部隊在這個時代可以發揮想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有了這么一支部隊,朱大皇帝的一些想法就可以加以實施。
不過成立這樣一支部隊總需要挑選一個合適的指揮官吧。
想了一會兒,朱大皇帝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個人選。,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