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往自然雜志投稿,有些人則等待著最新的自然雜志上門。
自然雜志是大明最悠久的也是受科學界普遍關注的,而且頗具國際性影響類的周刊類科學雜志。1865年創刊于南華,從此之后,就成為大明最權威的科學雜志。當然也是深受學者們歡迎的學術類雜志。
和往常一樣,在最新的自然出版后,都會被送到皇宮。
而朱大皇帝正是通過翻閱這種綜合科學類雜志,來掌握大明的科技水平。
作為一位“拔苗者”,朱大皇帝自己也曾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幾篇論文,那些論文都是理論性,其目的是什么呢無非就是為了引導,引發大明學者對某些領域的研究。
其實,盡管是一名工科生,可是朱大皇帝所擅長的領域并不多,即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也不會成為真正的大咖,許多知識也就是略知“皮毛”而已。
可也就是這些“皮毛”讓大明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整體的躍進,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什么
是商城里的那些實物商品以及各種書籍,那些技術類的書籍才是大明真正崛起的本錢,而其中就有自然雜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換源a
只不過,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商城的自然雜志與外界的自然雜志內容,總會有一定的差別,其實,其它書籍大抵上也都是如此。
為什么會這樣
這個就是發展的必然,因為朱大皇帝總是在不斷的把商城里的技術啦、商品實物引進入外界,這邊的技術發展了,商城里的未來產品也發生了變化,那些技術書籍的內容,當然也發生了變化。
而新技術再次引入,又進一步推動了現實技術發展。現在商城與外界之間的技術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就是這樣互相促進,互相影響。
到現在大明的整體科技水平,到是什么樣的水平
這一點,即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朱大皇帝自己都說不清楚。
為什么說不清楚
因為這是一筆湖涂賬。
拿船舶技術來說吧,整體水平差不多是1900年的水平,但是不少相關的子技術卻停留在19世紀80年代水平。
但是飛艇技術卻達到了1910的水平,可飛艇卻沒有硬鋁,也就是沒有齊伯林,所謂的硬式飛艇,是木制的。這個水平是什么水平
再就是機床技術,盡管早在1866年,南華的通用機床公司就根據實物彷制了斯潘塞機床,也就是單軸自動車床以及三軸自動車床,而且先彷制出多種銑床、刨車、磨床。但是其技術水平大概也就是1900的技術水平。
以汽車工業為例,制造工具的發展也促進了制造方式本身的變化,從12個小時生產一臺車到1個小時生產一臺車,盛德十年第一款標準化汽車千里馬十年型轎車駛下流水線。這差不多是1908年的技術水平。
但汽車技術呢
千里馬十年型轎車的技術水平差不多是20年代的福特a型車的水平。可是專門打造的“寶馬700”的技術水平,又達到了30年代中后期水平。
至于保密的飛機技術差不多也就是1910年左右的水平。
為什么大明的科學技術水平會呈現出這樣的參差不齊的發展水平
說白了,這也和朱大皇帝的水平有著直接的聯系,商城里的早期商品不過只是稍微領先世界幾年而已,可是朱大皇帝卻通過一已之力把某些產品給直接換代了,這又導致了商城產品更新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