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既可以不浪費食物,又能幫助困難的人。
經濟水平是高了,可是無論哪個年代,貧富距離,都是拉得很大的。
窮的窮得要死,富得富得流油。
景華和lkwok目前都沒事,就一起去給困難的民工送飯菜過去。
還沒到那條街,唐麗就見到了孔文武在街邊蹲著。
他兩只手,捧著一個饅頭。
他似乎很餓,雙眼復雜而又掙扎地看著那只饅頭。
吃,還是不吃?
吃的話,今晚的晚飯,就沒了。
不吃,現在又餓得肚子咕咕叫。
聽他有四道題不會做后,村長失望地帶著村人回去了。
回去前,他們還把他罵了一頓。
本來,村長有意把閨女“許配”給他的。
他成績真的很好,老師常到村里夸他,說他將來一定有出息。
村長想著,他考上大學了,畢業后,肯定是在城里工作的。
把閨女嫁給他,也算是一個好歸宿。
他無父無母,無兄弟姐妹,閨女嫁過去,不用受妯娌和婆婆的氣。
將來,他在城里安居樂業了,有了孩子,需要老人家帶的,村長媳婦可以幫忙。
村長媳婦聽聞他有四題空白不做,指著他罵,還說,要他一輩子,都不準靠近她閨女。
孔文武考上大學,和考不上學的結果,是天壤之別的。
考不上大學,就沒有一份好工作,靠混靠拼,他似乎也沒什么本事與實力,更沒有一個好的家庭。
閨女嫁過去,只會受苦受累。
他要是考上了大學,畢業后就會分配工作,要是分配到好的單位,還能拿到員工房。
到時候,吃住都不用愁,還有穩定的工錢拿,閨女跟著他就不會受苦受累了。
現在,大家都覺得,孔文武第一場考試,就有題不會做的,第二場,第三場,要是都有很多題不會做的,那么,他就上不了清華北大了。
村人對他不抱希望了,都回去了。
孔文武身上本來就沒錢,他無父無母,在村子里,住著村人不要的柴房。
他沒有田地,放假了,到這個村民家干活到那個村民家干活,換一點口糧吃。
上了高中,他往雜志上寫稿子,通過的稿子,八百到兩千的,就會有兩元一篇。
不是每篇寄到雜志社的稿子都會被選上,不選上的話,寫的精力,和稿紙,郵費都白廢了。
高中學費以及生活費都比初中的多,他成績好,村長打聽到,要是本村有人考上清華北大,會得到政府的關注。
政府要是了解到孔文武的情況,還會撥一筆獎學金下來。
于是,村民對這筆獎學金,有了一份期待。有村民問村長:“考上清華北大能拿到多少獎學金?”
村長回答:“不少于五萬。”
雖然,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已經出現無數萬元戶了。
可貧窮的人,還是有很多。
村民覺得,孔文武要是考上清華北大,拿到了五萬的獎學金,就要全村分了。
孔文武可是全村人給口糧他吃而活下來的。
他有出息了,肯定要報答村人的。
現在,他們覺得孔文武不可能考上清華北大的了。
那大筆的獎學金沒有了,一氣之下,回村子去了。
還警告孔文武,他要是考不上清華北大,就不要回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