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坐在臺上,先拿著話筒轉圜“吳總說過了,每人的道路都不同,但是大家還是很好奇啊吳總愿意說一說相關話題嗎”
現場的觀眾,都屏住呼吸。
吳奇接過了話筒,眉頭微微的蹙起“多一些夢想,少一些空想;多一些實干,少一些空談。”
“事情就在哪兒,你做的好不好,要做過才知道”
“不管怎么樣,先試試再說。”
說完了幾句雞湯,吳奇放下了話筒,隨手指了個觀眾,觀眾有些興奮的拿著話筒,感覺有些激動的手足無措了,等了一會兒才回復了心情,拿起了話筒沉吟了許久,好像是忘了自己要問什么了
“那個那個,奇神,你是怎么想創業的呢我從網上知道,您是在高三的時候,就開始創業生涯,對,就是這個問題,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創業的呢”
“一個高中生,總覺得很奇怪”
臺下那個女生亂七八糟的說了一堆,看來對方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挺有問題。
但是估計臺下也有不少人像她一樣,都對所謂的“傳奇之始”故事感興趣。
大家都喜歡聽,愛迪生在成功前,在火車上做實驗,差點燒掉火車之后,被人狠狠地打聾了耳朵。喜歡聽喬布斯在成功之前,和團隊窩在了一個車庫里,開創了他們的神奇的科技帝國。喜歡聽小札在被女友甩了之后,為了泄憤寫了一個比對軟件,然后最終這個軟件成了臉書始祖。
對名人的窺探,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尤其是在名人沒有成功之前,那種草根崛起的窘狀既給自己帶來寬慰,也可以給自己帶來目標和借口。
吳奇調整了一下坐姿,舒適的斜靠在沙發上道“首先呢有人叫我奇神,這個稱呼不敢當,建國以后不許成精,更何論是成神了,我頂多算是有點神奇”
冷笑話的效果不錯,現場的觀眾還算歡樂。
沒有遭遇冷笑話襲擊的眾人,猛地聽到了臺上大佬說冷笑話,對于這個大佬的印象很容易偏好,尤其是雙方打的年齡差距也不大,所以很容易就自然而然的代入了。
“創業之初嗎”
吳奇坐在上面,抬著眉頭思考。
“高三結束了之后,你也知道寒窗十二年,一朝解散的那種游離感”
“這輩子也就十多年長,你十二年的目標都是讀書。”
“在經歷的高考之后,這個十二年目標消失,你自然就陷入了迷茫。而我也開始思考,接下來我想要什么”
“自然,我的迷茫期很短,我覺得該干些什么”
“然后,我去處旅游了,目的地在東江,就是東江市當時,我大伯家在哪兒,對于我安江小縣城來說,東江已經算是大城市了。”
“當時正在尾期,去人多的場所還不安全,所以我就找了幾個老師,我想要每樣都接觸一下,試探一下我真實的興趣是什么”
“那是將要面臨填志愿,我需要摸清自己的興趣。”
聽著吳奇的說法,臺下不少人點頭。
大學的那些專業,對于學生們而言,簡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那些一目了然還好,有些什么電子工程學,不知道還以為修電腦的呢
很多人填志愿,大多是估摸著來。
最后,選的志愿不合心意,下半輩子只能忍著了,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有多少而像吳奇這樣主動去做的人,那是少之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