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
青綠色的底色,橙黃色的標志,寫著“蘋蘋便利”,下面編號“yc00100”。
這是羊城的第一百家蘋蘋便利。
作為距離香江最近的一線省會城市,羊城乃至整個粵東地區,對于便利店是一點不陌生,各大外國零售集團登陸華夏的首選之地,自然就是作為東南門戶的羊城了。
在外國零售品牌的入侵大背景下,自然也誕生了不少本土便利店品牌,再加臨近的香江本土零售企業入侵,這里的零售業市場簡直就是三國混戰。
這樣三家制衡的情況,足足維持了數年光景。
居然拖慢了外國、香江、本土行業的擴張,幾乎都沒有發現國內零售業市場已經成熟。
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華夏的零售也就維持生計。
其實,更多的精力被用在了同行競爭,而對于他們而言,如果富庶的東南市場都不能回本,那么在華夏其他稍遜一籌的地方開展業務,就根本沒有回本的希望了。
也正是在這一消極思想的主導下,導致了他們缺乏對華夏市場的敏感度。
當然,其中也不是這么簡單,也有本土政府對于外國零售企業的限制。
零售業的技術水平不高,對于華夏而言根本沒必要公開,而且零售企業對于商品生產有莫大影響,如果毫無顧忌的放外國零售企業進入華夏,那么外國的各種商品定然會順著這個渠道進入華夏市場。
這樣影響的就不是一行一業,華夏的政府看的非也常清楚,畢竟我們也搞過供銷社制度。
而在這種局面下。
各家公司沒有發覺國內市場的成熟,讓不少本土零售品牌有了崛起機會。
蘋蘋便利只是其中之一。
但也是發展最好的本土零售企業了,當然國企華潤系不被算在其中。
其他的公司,沒有天機集團的財力,也沒有吳奇的那種魄力,同樣沒有快達物流的配合,以及文化中國那無孔不入的宣傳能力
臨近的公交站廣告牌,正貼著蘋蘋便利宣傳廣告。
這個品牌已經深入人心,成了質量和信譽的保證了,這樣繼續保持十年時間,定然會成為一個金字招牌。
有潛移默化的品牌宣傳,也有真槍實干的質量檢測,蘋蘋便利遠比想象的前途遠大。
在去年的報告中,蘋蘋便利已經完成初步布局,在隨著快達物流的步伐下,完成了北廣華東、華南、華北三地布局,并且初步落子華中和西南地區。
借助便利的自有物流優勢,以及獨有的廉價宣傳資源,這讓蘋蘋便利與本土品牌競爭時有極大優勢。
羊城這么競爭激烈的地方,都已經開了一百家店鋪了
自然會引起注意。
路邊停靠著一輛車,兩個中年人坐在車里,叼著煙看著蘋蘋便利,干凈的櫥窗和干練的服務,兩人正在閑聊關于蘋蘋便利的事情。
“服務不錯,聽說他們還有訓練基地”
“嗯,有個小型基地,崗前需要培訓。”
“那不是增加了用人成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