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了一圈,又回來了。
抵達了玄武市的時候,已經是八月的月末了,這也是吳奇第一次進入“新家”。
房子,買了不少。
他從手機的只言片語得出,另一個時空的自己對于房子,應該存在一股很大的怨念
也對,后來的那種房價,以他那種工薪階層水準,真想要在大城市買一套房子的話,肯定要用一身去為之拼搏的,如果有一點兒的波折,甚至可能會半途而廢。
在這股“怨念”的支持下,吳奇在手頭資金寬裕之后,在國內各省省會城市都置有房產,尤其在京城和魔都兩地,已經購置了五六處房產了。
相比去那些房產證堆得有人高的“收租大佬”們,吳奇的表現還算是含蓄的,主要是所有住宅都是自用。
就拿京城作比喻,他去京城的時候,主要住在王府井附近,每年兩會或者表彰之類的,住的靠近“核心區域”比較方便,也不能每次去京城的時候,都住在釣魚臺賓館里面;而除了那棟上億四合院之外,他為了看奧運更方便一點,還在五棵松體育場附近購置了一處房子;香山附近有一處不錯的別墅出售,也被下屬的家族辦公室拿下了,不過吳奇本人還沒有去過那里;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棟以前的后海附近的四合院;清北和中關村附近這些可能常住的地方,也都購置了并且裝修了住宅
除了魔都和京城兩地,各地省會也都有安排,像川蜀的成都拿出別墅,與川蜀的大佬劉永好比鄰而居,又或者說羊城白云山附近別墅,據說可以縱覽整個城市的全景。
這些,都叫房子,又或者叫住宅。
吳奇從來沒說過這些叫“家”
在吳奇的觀念中,有資格稱為家的地方,只有安江市的那處老宅,以及他們居住了四年的西橋公寓,還有接下來居住的這處無名別墅。
對于房子而言,他認為就是住的地方,怎么方便怎么來,怎么保值怎么置辦,考慮的多是投資、升值、利用,是他方便的生活的一個工具而已。
裝修風格主要考慮的是“喜歡”,所有目的都是“便利他”生活。
而“家”不同。
對于普通人國人的住房的觀念而言,房屋與其說是一種價值資產,不如說是家之所在。
萬家燈火里有屬于自己的一盞,總能讓人拼搏得踏實、奮斗得更安心。
吳奇與他們一樣。
不過,不同的在于,他有房屋百十,家中燈火只有一盞。
那盞能讓人心安的就是他的家。
房屋是沒有溫度的不動產,但是與房子相關的人和事物,都是有著自己散發的冷暖溫度的。
房子與生活,如同“櫝”還“珠”,房子就是“櫝”,生活才是“珠”。
房子是生活的容器而已,而生活才賦予了房子靈氣。
他很幸運
不像是萬千蕓蕓眾生一般,被高昂價格的房屋“錨定”,這輩子也許都不用在意一房一米的得失。
他相較于其他人而言,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經營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對鋼筋混凝土的執念。
打開一間有陽光的客廳,開啟一扇有香氣的廚房門,傾聽著有呼吸的臥室,還有花園歡聲笑語的家人們,房屋才是有生命力的空間。
夜晚。
本地人有習俗,搬新家有晚宴。
來的人經過了一番篩選,上百個公司的總裁高管,自然被排除了邀請的序列,雖然他們的工作場所的所在,也就離這里十幾分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