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華夏有汽車5100萬輛。
而在三十年前,正值一九七八年,國內動蕩結束之時,全華夏汽車也不過100萬輛。
“三十年時間,翻了五十一倍,汽車行業大有可為”曾榮青坐在沙發上對吳奇說道“而進入零八年以后,全國汽車消費量暴增,市場的消費需求很旺盛,而且汽車這種行業,你不能往下拖沒有常規意義上的好時機,你進入的時間越早,積累的技術底蘊越多,以后的回報也越高,不論是汽車動力還是新能源,我們研發前者是為了還債,已經國內在這一方面積欠太多,需要積累自己的技術專利底蘊,而后者則是科技發展規律,我們要搭上這波順風車”
曾榮青不是個年輕人,他已經超過五十歲了。
這在平均年齡僅有二十六的天機集團里,真的算是爺爺輩的人物了。
而獵頭招攬他的時候,他也為此感到遲疑過。
但是吳奇與他一席深談后,這位深耕汽車行業多年,在業內頗具聲望的老人,選擇了一家“格格不入”的公司,如果他是什么電子科技學者,大家還會覺得有些“般配”,可是這個從工人一線逐步提拔上來,幾乎是從行業底層慢慢爬上來的管理者,與貼著明顯標簽“高學歷”的天機集團很矛盾。
而在去年夏天的時候,吳奇找他一番談心后,最后說了一句“冰江汽車差你一個不會出現問題,而新成立的天機汽車多了你一個,也許可以再造一個民族品牌。”
老人遲疑了許久,遞交了辭職申請,在走完了流程后,入職了新成立的天機汽車。
一上任,組建班子,調查市場信息,最后吳奇還送了他一份大驚喜
“斯柯達的效益并不高,但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曾榮青雙手前推說道“推開了歐洲技術的大門,畢竟有了大眾的前車之鑒,以后收購其他的汽車公司和品牌,抵觸心理就小了許多不是嗎”
斯柯達確實不是最優選擇,卻是吳奇能拿到最好的了。
手機的中,提及了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但是其中具體細節吳奇根本無從得知。
但是大眾和保時捷之戰,卻被收入進音頻之中,他可以在其中游刃有余,可以做手腳的機會大得多,而且保時捷戰勝大眾后,也需要清理皮耶爾帶來的影響,而作為“前主”力推的斯柯達,與身俱來的罪孽就需要“清理”了,而把斯柯達這個“劣質資產”賣掉,既可以打擊皮耶爾的影響力,也可以為手頭上捉襟見肘的保時捷“回一口血”。
而且,以外行的身份,收購一家汽車公司,并不容易得到對方的認可。
就比如天機集團與吉利集團收購沃爾沃公司,同等條件下沃爾沃肯定會選擇吉利汽車,因為吉利有經營汽車的經驗,而天機集團則是行業的新手。
“消費者選購汽車,等多的是看一個品牌是否足夠的出名,所以汽車品牌每年的宣傳費用僅次于快消行業。”曾榮青笑著說道“一個品牌在馬路上見得多不多,親朋好友是否推薦,都是消費者選購的直接因素。
大多數消費者并不像業內人士那樣關注汽車行業的信息,所以打響一個品牌的知名度至關重要,而我們的起步就遠遠優于很多品牌了,德國品牌在國內的名聲很好,而大眾更是常見的款型,而當我們從大眾收購斯柯達的消息傳到國內,消費者也就明白了斯柯達屬于德系車,而且是國內企業從德國制造企業中收購的,這對于我們的品牌塑造初期能起到極大的作用”
“同時,銷售渠道是初創汽車公司難以逾越的第二壁壘,產品做好了,如何買到消費者手中同樣是非常關鍵的問題,而我們接手斯柯達的品牌之后,可以利用到大眾的早期渠道,雖然我們以后還需要自建”
“營銷推廣資源是初創汽車公司難以逾越的第三壁壘,通常的來說,傳統汽車公司的銷售額和營銷推廣費用是成正比,營銷推廣費用為銷售收入的13左右”
曾榮青在這個行業浸淫多年,不僅負責過汽車生產方面,同時還管理過汽車銷售業務,所以對此一點兒也不陌生,給吳奇說的數據信手拈來,都是比較靠譜的業內數據。
“而我們收購了斯柯達之后,只要牢牢抓住大眾和斯柯達,只要一天斯柯達名氣沒超過大眾,我們就可以拉著大眾來宣傳,這就是”
“碰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