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的多有道理,在這個鎮子里越來越趨于和平共處,因為大家發現,信佛的被人砍死了,信道的也被人砍死了。基本上所有人要么是被殺,要么是疾病纏身,要么是壯志未酬身先死,反正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拓跋家的其他人都勸拓跋濬把李氏叫進來,取代馮氏,拓跋濬卻認為馮氏未必會做對不起自己的事,可能只是有什么誤會。說不準是奸臣對拓跋弘污蔑太后呢貴為太后,又是一個聰明女人,她怎么可能做出這種事都說了是寵臣,不是男寵,皇帝也有寵臣,有幾個睡過覺的只有漢武帝吧。
其實他沒想過,李氏也不想進去陪伴他,她本是宋人,不幸被王爺掠去,又輾轉進了宮,擺脫了宮女的身份,卻又不幸生育了皇長子,早早喪命。現在好不容易回到父母身邊,又每年有大批祭祀從天而降,瘋了才去服侍別人。更重要的一點是,天子這身份至高無上,命令不容違抗,重要是天子而不是誰是天子。
拓跋濬對其他人說“我并非好色之徒,但馮有的姿色、才智更勝過她。”這女人沒有什么特殊的才智,漂亮又老實,和皇后說話卻更愉快。現在兒子也說不準到底是太后暗害他,還是官員暗害他,亦或是睡夢中忽然暴斃,他一開始懷疑的是太后,仔細推敲一番卻覺得很不合理。
他父親很想揍他一下,但是兒子又帥又年輕氣質又好,還節儉勤勞,下不去手啊
究竟是不是馮太皇太后毒死了太上皇,這種事有一種探查的方式,那就是有沒有人以此為名征討她。如果真是馮氏下手,她能收買皇帝身邊所有的從人她能做完事之后不走漏風聲嗎以拓跋弘的仁愛,就沒有忠臣說出真像告訴諸王皇帝下葬之前還要讓皇室瞻仰遺容呢,如果是毒死的、殺害的、必然有痕跡。
拓跋家那些人就這么老實看太后殺了太上皇就由著她殺就沒有想篡權的,趁著寡婦和小皇帝當政,打著為皇帝報仇的名義謀反
沒有,那就說明皇帝死的沒有謎團,連一點可懷疑的地方都沒有。
拓跋弘每日三省吾身我怎么死的我到底怎么死的我種的東西長得好慢是不是缺什么東西
對于太后有男寵這種事,祭文決不會寫,鎮外那些人未必能打聽著,這種事朝中官員隱約知道,但要在浩如煙海的死鬼中找出幾個官員不算難,當官的身上都有種驕橫且目中無人的氣勢,讓他們和人八卦太后的私生活卻比較難。
現在的情況很神奇,宋國人死下來都說北魏的皇帝是被太后毒死的,北魏的人死下來就說皇帝暴斃。
給討厭的人傳謠造謠是一種本能。
正如現在有人傳說劉彧不能生育,七八個兒子都是偷來了。
但更多人的關注不在人間,人間太遙遠,太不切實際,更值得關注的是現在新流傳起來一些書和畫冊。
地府不是子承父業,是人們繼續進行生前的工作,除了去做鬼差的人之外,農夫繼續做農夫,木匠繼續做木匠,婦人繼續養蠶織布,屠戶的生意和收入差了很多。
有些落魄文人在生前以畫妖精打架的小圖和寫一些不可描述的文章為生,這種東西質量很差,用的不是好紙好墨,更不會保存下來留名青史,但足以糊口。他們的字體差,不足以賣字,寫經史子集相關的賦論寫不出來,寫起這些東西倒是繪聲繪色,陽春白雪下里巴人融為一體,最愛寫仙女愛才子的故事。
地府賣這種東西的小販耀武揚威的打出幌子光棍樂,有些人不知道,以為是賣癢癢撓的。
很快就找了偏僻的城鎮,開了一家大殿,后面印,前面賣。鬼魂們雖然是有心沒有硬件,卻很愛看,賣的極貴。貴的好些個有過起義謀反經驗的鬼魂想揭竿而起,打破店門瓜分了這些東西,各自去樂呵一番。
鬼差們如何追索這些東西,抓人不必細說。
劉箕子和王嬿一向喜歡收集房中術,有不知內情的同僚、下屬推薦了這家店,二人趁著休假去了一看,這好像對地府的風氣很不好,誨淫誨盜。買了幾本,拿去閻君殿處打算稟報一下民情。房中術教的是姿勢和練炁,是修行的一部分,而這種東西講的是劇情是書生和官宦人家的小姐
剛進門就看到閻君桌上堆了高高的幾摞書,手里拿著的封皮上寫的正是這同一系列的書白日夢、羊羔記、搜艷記、續桃花源、韓壽偷香。
正要退出去,閻君問“為何不開口就后退”當然不記得這倆人是誰。
劉箕子答道“屬下在街市上看到一些傷風敗俗之物,不知閻君是否知情,有何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