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你們說這兩種謀反之中,哪一個成功的多哪一個成功的少”
他本人這兩種都不是,他是滅國的王子再次復興國家。
拓跋燾“百姓更容易動搖國本。當年那盧水胡蓋吳,擁兵十萬要去投宋”省略五百字簡報。
他們就著這個鎮子中的所有人一一點評,有滅國之后又復國的,有趁著國家實力衰弱自立為王的,也有從平民百姓開始白手起家的。
顯而易見,要想不滅國,必須具備皇帝英明,大臣忠心,宗室不作,百姓衣食無憂等諸多條件,尼瑪太難了,哪一個官員不搜刮百姓宗室怎么可能清貧儉樸的生活衣食無憂之后就是窮奢極欲啊
拓跋濬在旁邊堅稱“馮有和那些寵臣沒什么關系,要不然皇帝能和她關系這樣好嗎”哪一個孫子愿意看著老祖母男寵有奇怪的關系還不生氣
他甚至努力提出一個佐證“你看,號稱她有男寵這些年,她一個孩子都沒有”
祖先和兒子都用狐疑的目光看著他,那個,馮氏太后本來就不能生育啊。你有子女,她得寵數年一無所出,不可能因為換了幾個男人就有孕。
拓跋濬氣的拍大腿,這群人就非得死氣白賴的認定馮有與人有私情寵臣就是用來講笑話和辦事的
祖先們也覺得關注這點不好,等那女人死下來再說,到時候看情況決定是否相信沒有治國治理的好馮有堅稱沒有拓跋濬也信了沒有。三者缺一不可。
拓跋燾把話題扯回來“拓跋宏元宏,這個姓倒是挺好的,元亨利貞那個。能在恰當的時候,做了該做的事,是聰明人。當初我也想過要改革,可惜天下未定,不能動搖。”
意思其實是,改革會牽扯到權貴官員的利益,他們就不會忠心和熱誠的為王南征北戰,也不放心讓他們帶兵出征。現在不同,打下來一片國土,得好好治理,治理好了再去吞并劉宋,哦不是,現在是蕭道成的,齊國。
要做成一件大事,絕不是一朝一夕的,急不得,一代天子攻城略地,一代天子休養生息,再一代天子繼續擴張,這才合理,只是皇帝必須得冷靜的意識到自己該做什么來延續國家。這其中最怕的當然是某一代天子頭腦發昏,該休養生息的時候繼續征戰,那就完了。
元宏的后宮從雖然充盈著不少名門淑媛,但他最喜歡的四個卻是馮太后的四個侄女,皇后是,左右昭儀也是。
馮太后的哥哥馮熙這外戚當的,穩如磐石。
沒過多久,馮太后病逝之后,得到了相當好的待遇,親自指派了一位愛說話的都尉去接她。她可給閻君減輕了不少工作量,各地城隍都對她的改革頗多贊譽。
馮太后一想到要見到丈夫,歡喜之余隱隱有些不安,雖說祭文中絕不會提到太后享用了美姿儀的大臣,只會說起國策。提到了自己提拔宦官一年之內到王公,也說了沒有宦官專權,事無巨細都稟報給自己知曉。若是問起治國和撫育子孫,絕沒有辜負丈夫,只是不到三十歲守寡,如今四十九歲,出入宮禁的都是當世英才希望拓跋弘別說什么。
都尉就叨叨叨的講了一下“都住在鎮子里,不讓百姓看到帝后的容顏,沒執政的皇后太后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進去但是你執政了,按照皇帝的標準來看,得等一段時間。”
馮太后瞬間就明白了,冥府的君王為了百姓穩定歸心,要把人間的帝王軟禁一段時間,錯開時間,讓本朝的官員士卒見不到本朝的天子,以免生事。拓跋弘的生母或許不在這鎮子里,這倒好,免得她搶占先機。
都尉又說“鬼魂的面貌會停留在生前最快樂的時刻。”你最快樂的時候是四十多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