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煙“你養她我要像陰間其他人一樣,不允許丈夫納妾嗎那樣好像很痛快。
“我讓她做些事,自然要給她錢。讓她雇人幫忙,又讓她花錢買絲綢棉布抵消勞役。”
王靜煙柔聲問“你雇她做什么她時常來見你,我怎么從來不知道”
“這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我現在無人可用,勉強用一用罷了。”雪中送炭的得是多年老友故交,那些錦上添花的也需要有一定勢力才肯來投。現在勉強能用的算上張春華才十三個人,好可憐喏,我那些優秀的老鄉們啊。
“李顯急的和隋煬帝一樣。”李淵問李治“難道你沒教過他要徐徐圖之”
為什么急切的提拔老丈人當然不是因為愛皇后愛老丈人。誰都知道,是為了在朝堂中安插自己人,群臣和太后最熟識、想拉攏誰都來不及,只有自己老丈人支持自己。
李淵的女兒常樂公主和趙瑰的女兒是李顯的原配妻子,被武氏廢黜,并關在監牢里餓死。后來常樂公主夫妻支持越王李貞謀反,夫妻二人最終自殺身亡。
武氏把兒媳婦殺了就忘了,娶了個新的,就當沒這回事。李顯可沒忘,他做的事非常正確,只是他忘記了一點,他不該在羽翼未豐時就挑釁,也不該因皇帝的虛名而忘記了太后的權柄。
李顯當時沒敢發作,十年后繼位做了皇帝,難道敢忘發妻神秘失蹤的事件無論感情深厚與否,恐懼是極深的。可是他太急,做的太快,授人以口實,武氏也發現這個兒子并不乖巧老實,抓住一招之錯就廢了。
李治嘆息“他已經忍了十年。”其實我也忘了這事,但是我不說。
李世民之前聽說過這件事,只是也忍了下來,不提“你呢你是皇帝,怎么能容武氏逞兇”武氏改常樂公主姓氏為虺氏。
這婆娘倒是很愛給人改姓。難道她以為姓氏很重要
李弘只能尷尬的站在旁邊。子女不能言父母過失,他心里難過,也只好默默垂淚。他既然不能怪父親縱容母親,也不能怪母親行為不當,只能默默的責備自己為什么死得早,如果我不死,我當了皇帝,又怎么會惹怒母親做這種事呢太后與皇帝本是一體,母子之間骨肉相連,不該為了權力疏遠。就算覺得太后秉政不和法度,也應該好言勸諫。
李治扶額“我病的太重了。”纏綿病榻多年,什么都不知道。
李世民“呵呵。”你連人們不敢議論的李義府作惡都知道的一清二楚,還在這兒裝腔作勢。
李淵“呵呵。”你爹當初解釋他怎么沒發現你和武氏眉來眼去也是說病的太重,哪來的病我怎么就沒病嘖,報應。
如今李世民和李治父子二人已經統一口徑,就說是李世民曾經說過把武媚娘賜給他,但是病著病著就忘了。雖然生前沒有發詔,死后倒是偷偷的寫了一封,埋在土里做舊,等著武氏下來再被人嘲笑時拿出來作證。
只不過現在被嘲的點不是侍奉過父子二人,而是執政。
聰明的皇帝們不動聲色的想,這件事沒這么簡單。武氏不會因為換了一個就放權,身為太后要抓住權柄,只能效法呂太后、鄧太后和馮太后,前者選擇把呂氏女和人聯姻再殺掉有競爭力的人,沒有幾個武氏女,唔,也沒有誰能一爭。
后面二人都有一個特點,任用一點酷吏,提拔親信。武氏和呂氏、鄧氏不同,這兩家都有很得力的兄弟家人作為臂膀,武氏全是廢物,只能用那些失節的走狗臣子。
皇權的爭斗、誰會被殺,看似野蠻如困獸之斗,其實都有其邏輯性。
鄧綏和馮有隔空表示同意。
呂雉只能喟然長嘆“再過一年就比我長壽了。”
又對始皇感慨“生得多就是好。”如果我有的不只是阿盈,還有兩個兒子,那周勃陳平休想奪我的權柄,又辱沒我的身后名。
嬴政掩卷轉頭看她“生得多,也得有用。”武媚娘顯然不希望她任何一個兒子有用,能獨當一面。她的兒子不能、也沒機會成為唐太宗那樣的雄才,只能任她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