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邀請了王勃去重新寫一遍賦,王勃那時候已經在地府生活了一段時間,就稍加更改,把其中的典故和物件換成陰間之物,大部分換了。因為不是滕王蓋的樓閣,就改名為太史臺賦,重新給閻君寫好了,他賺了一大筆潤筆資走了。
匠人們把辭賦刻在大片的好紫檀木上,制成屏風,人見了都贊嘆。
李勣進來覺得無聊,前些年能看廢太子李承乾和三名老師唇槍舌劍,卷進來的古時候名人甚多,寫的文章也好,書館整合好了整本的印出來,一本的團花錦繡。看著就覺得有趣,突然就沒有了。
把擱在旁邊,背著手出去吃粉。
小店不大門口掛著幌子,上面龍飛鳳舞八個大字碾破綠珠,撒成銀縷。
店里有許多文人墨寶,每天可以換著掛。
“三兩粉,二兩羊肉,多加辛味。打一壺酒。”
“好嘞承惠三百文。三兩粉八十文,二兩羊肉二百文。”
最近人間才發明了綠豆粉絲,那種半透明的、滑溜溜的與湯餅面條看起來一樣但口感完全不同的東西還沒有風靡人間,先風靡了地府。加點醋,加點茱萸胡椒,切點蔥花香菜,澆一勺熱羊肉湯好吃到好幾個屯田地區都把種植作物從稻麥改成綠豆。
“聽說了嗎李敬業謀反了”
“啥英國公”
“為啥啊又不缺吃穿為啥要造反”說話這人曾經因為衣食無著又交不起稅就謀反。
李勣本來在吃蘭花豆和肉皮凍和糖蒜,這家店會做生意,凡事點單超過一百個錢的,都送一碟涼菜,還可以累加,東西雖然便宜,朋友聚會卻能湊碟小菜,因此都愿意到這里來。“具體怎么回事煩請告知。”
聽完事情原委之后,就覺得孫子在作死。扶持廬陵王不算是個好借口,廬陵王被廢的原因還算是合理。獨自舉兵也不對,應該暗中籌劃,讓全國呼應。當年隋末動蕩時,不是一人之力如果他能撐些年,其他李姓王抓緊時機,一起,不對,他們被高宗打壓的很好,手中沒有兵馬,又畏首畏尾。如果亂下去,只怕神器要易主。
一邊想一邊吃,事情雖麻煩卻不能慌亂,一口口不動聲色的吃,滋味還是不壞。死前早就知道兒孫可能要惹事,告訴弟弟可以打死混蛋兒孫,在陵前知會一聲就行。可惜弟弟也下來了。
不多時,李昭、柴紹來的最快,倆人在銷金窟里享受歌舞呢。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和秦叔寶、以及關羽、孫策周瑜、劉裕、拓跋弘等新認識的人都來了。
都知道李勣在哪里,聚會約見面地點也去醫館,這里清凈又有好喝的香湯和美味的補藥,正適合閑聊。
李勣從藥柜里拿出了地圖“在揚州舉兵,不好,揚州缺乏天險。”
一聽說要打仗就來了精神,商量了一下,兵分四路到四個鬼門處等著鬼差帶下來的新消息,每日匯總。去的時候才發現有好多熟人,在休假的官員和大部分智囊團都跑來這里嚴肅關注人間局勢。
越分析越覺得不對勁,李敬業這起兵有點沒頭腦,計劃的不好。
除了討武氏檄寫的很好之外,起兵這件事做得倉促,顯然進退失據,缺乏人才。
駱賓王雖文采斐然,到底不是專業的謀臣。
李賢也跑來了。有點茫然,對老大臣說“我是李賢。”
李勣點點頭“我認得你,如今不便稱殿下,還請見諒。”
“我已經被廢為庶人了。”李賢撓撓頭“李敬業從哪里找到我的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