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可知。漢武帝潛心做學問,詩賦數術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無所不包,職務又很清閑。”
武士彟問到了終點“你打算怎么做我能幫什么忙再過些年,如果我還沒有修行,就該走了。”在地府當差可以避免傳說中在地府生活二百年之后要面臨的五衰,但他不想侍奉別的君王。哪怕閻君是神仙,但是我愛李淵。
“這是個小目標,還沒有計劃。”
二人分別之后,李治早就等在遠處。“陛下。”他把女兒的計劃一說。
李治有點失望“居然和跟我說的一樣。”
李淵敲他頭“你以為會有什么”正如在人間,正途就是做官這一條路,不論是通過被推薦、主動自薦還是考試,就這一條路。
杜甫的詩流傳到后世的,總共有一千多首,但他寫的詩可不只這個數,唐朝有記錄的接近兩千,正如張若虛也不是只寫了春江花月夜等幾首詩。唐代時收集的很全,地府的書也很全,現在人間已經發明了雕版印刷。
但雖說李杜詩篇萬古傳,要給倆人的詩刻板印成全集,太難了,加在一起三千多首詩,起碼也要一千多塊雕版。所以只有二人的精選集有雕版印刷,全集還是手抄本。雇個秀才鬼抄書可便宜了,也母本允許窮人交押金借回去自己抄。
李世民就借了兩套書,杜甫生前全集,岑參高適生前全集,沉甸甸六七十斤。只有生前能出全集,死后再寫的詩,廣為流傳的也湊不出全集,杜甫太能寫了,出的杜甫詩陰間卷,出的再快也跟不上他寫詩的速度。
書店老板扼腕嘆息,借書的利潤可少,看他頭上的金簪,身上的團花錦袍,腰間的純金蹀躞帶,掛著的鑲蜜蠟的吐蕃風短刀“我看您是顯貴之人,何必借書回去自己抄呢您看這邊有抄好的,抄書這人學的是王體,師承虞世南。不瞞您說,這可是我單獨留給貴客的精品。”
李世民暗暗疑惑,他也師承虞世南,褚遂良也是,虞世南的學生大多是官員,怎么會輪流到給人抄書為生。走過去過去隨手一翻,就笑了,就這個字,徒有其表無筋無骨,全篇肥肥實實的字,像是一碗鱔魚羹。地府的魚羹實在是少,稀少昂貴,數量不足。當年是他重點提倡寫字要有骨力。
書店老板又指著墻上的一副字介紹道“這是李太白的酒醉狂草,真跡掛在酒壇子旁邊,四舍五入就是和李白對飲啦。”
真跡倒是真跡,詩作寫的也很好,提到了他在陰間結識的古人,依然是豪情萬丈、高高蒼穹的風格,只是不能理解為什么一副娟上會有中縫。
因為這件衣服來的有趣,是李白又又又沒錢結賬時,別人替他結賬并求字。倉促間只有筆墨,沒有好紙張,就脫下身上的新衣服,請李白題字在衣裳后背上,回家之后四四方方的裁下來,拆開中縫的縫線,兩塊布修剪好了,用宣紙在后面托好,一裝裱,除了有一道淺淺的中縫之外看起來很完美。
“本來有兩幅,杜甫給我寫了匾額,換走了一幅。”書店老板得意叉腰,他有很多塊匾,全是書法家真跡
太宗這才來了興趣“有王羲之的真跡嗎”提到王羲之時,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沒有,隔壁有王獻之和他們兄弟的。”
李世民嘆氣,王獻之的字太嫵媚了,怎么說呢,唐朝的皇后們寫字都沒有他那樣嫵媚也沒他那么好。最后買了一副鐘繇、一副衛夫人的真跡,錢不重要。推著借來的六十多斤詩集回去“李隆基,把岑參的詩抄三遍,杜甫的詩抄一遍。”別時間長了變成不識字不會寫字的文盲。
李隆基長舒了一口氣,感激不盡的站起來“喏喏我一定仔細寫好。”終于能看見字了看來給劉邦送禮果然有用,漢高祖在漢朝之中雖然不像唐太宗這樣人人敬畏,但他是真有本事。就是嘛,則天皇后真滅了唐朝,而我只是差點,憑什么她能安然無恙的持子媳禮,兒女成群聽從差遣,拿楊玉環織的布賣掉,還享受生活。近年來太穆皇后回家就忙著揍我,都沒力氣找她的麻煩太不公平
劉邦我還沒說什么呢。
唐玄宗豈能坐以待斃,這兩年想起來可以迂回作戰,既然爹和兒子在旁邊裝鵪鶉,孫子勸過也無效,就偷偷的給漢高祖用酒肴和陪葬品行賄,請他以非親非故局外人的身份,來勸一勸唐太宗。就要兩樣東西,一個是自由,另一個是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