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們之間的交往很簡單,不分朝代,不分政見立場,完全憑眼緣,喜歡對方不管兩國是敵對還是效忠的君王不同,都可以親親熱熱的把臂同游。
如果不喜歡對方,哪怕就坐在對面不遠處,也一樣視若無物。
王維和李白正在互相無視,不互相攻擊、譏諷已是他們的涵養,死后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故事沒有發生。
孟浩然又勸了一會,并無成效,心累累的拿李白的酒來喝。
就在他們玩擊鼓傳花的時候,李白身邊又落下來幾杯酒,看來是又有人去祭奠他。
李白撫須笑道“聽說孫道長孫思邈自去后,至今祭祀不絕,每逢疾病瘟疫,人皆去拜他。遇到瘟疫求神固然無用,卻是有利可圖。不知道這些人拜我做什么。”仰慕我的人雖然多,也不至于如此頻繁,我的墓前雖然去參拜的人不受官職身份的限制,不像王侯墓地。那也不應該晝夜不絕,有些奇怪。
其實他不知道,他自稱謫仙,其他人也尊奉他為詩仙,眾人口口相傳,就等同于香火供奉香火值得不是有人去燒了幾把香,而是算的是信的有多么虔誠。
成為謫仙被人尊奉之后沒有什么特殊的功效,還是無法上九天攬月,只是有一個小小的好處。
別人的祭品必須在墓前或陵前祭祀,亡人才能收到。香火成神的鬼魂不必如此,遙相祭拜時目標也能收到,甚至只要是心里思念的過強,自己在家喝酒也可以遙祝。
這就是他每天都散發著酒香的原因。
“太白莫非要位列星君嗎”
“太白星君倒是很有感覺。”
李白對此稍微有點苦惱,這些酒良莠不齊,從天而降的酒雖然數量繁多,卻讓他隱約有種嗟來之食,不夠尊重體面的感覺。轉念再一想,誰規定非得是在酒樓中宴請才行呢,哪怕是在江邊踏歌飲酒,也是一樁趣事嘛。
“不知道這些酒液融入海中,能不能灌醉四海水族。”
這個題材適合寫詩四海皆美酒,神仙游其中。紅日生于酒暈,海崖是龍醉臥。
李白的的確確打算去海里旅游,還打算約幾個人同去,可以算是組建旅游團,也是為了一路上談話聊天方便。一人獨游豈不孤單夜叉的樣貌丑陋,不像是識文斷字的樣子。
前朝的詩人們都已經去過,紛紛擺手“別去。”
“去之前還能寫大海的景致,去過之后寫不出來。”
幻想破滅,神龍不夠威嚴,夜叉也不夠兇惡,龍宮雖然是水晶宮,可是海里光線暗淡,在外面看是漆黑一片,他們龍宮里有夜明珠,卻只有在客人去時才用,龍的眼睛自帶光芒。聽說海中生靈不需要多大光芒,有一點微光就能瞧得清清楚楚,鬼魂們不行,海深到三丈左右時,那些飄搖的海帶,成群結隊的魚,還有在陸地上看起來很美麗的紅珊瑚看起來就有點可怕啦
在幽暗的光線中,猙獰的夜叉越發猙獰,英俊或美麗的龍王看起來也有點異樣的可怖。他們乘興而去,想描繪傳說中白玉鋪地,水晶做墻,紅珊瑚當木料,到處懸掛斗大夜明珠的龍宮,結果差點喪失想象力。
“尤其是劍魚,極其兇殘,堪稱海中殺人魔。”
“小心你那句騎龍攀天造天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