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唐德宗貞元五年,高僧悟空拜別師父三藏法師,扛著自幼慣用的熟鐵棍和大包經書回國,在到龜茲,見到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武威郡王郭昕。
苦守安西四鎮的郭昕青年時成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在那之后的四十多年間,朝中一次次動蕩,再也沒有故國的消息。一直到了唐德宗時期,才又聯系上故國,可是唐德宗李適也無力增加援助或調派更多的軍隊給他,只能為白發將軍再加上爵位。
后來安西四鎮陷落,郭昕不知所蹤,想也知道他的下場只能是一死,可是唐朝史書中不曾記載他是怎么死的,也不知道埋骨何處。
郭昕本人倒不在意這些事,只是在帳篷中沉默的擦刀。
在一片混戰中,中原地府的鬼差和吐蕃地獄的招魂使也展開了一番混戰,他本人剛死,又被幾名吐蕃的猛將和贊普偷襲,裹挾到了吐蕃地獄中。在那之后就是有酒有肉的厚待,以及反復招降。
吐蕃的借口數不勝數你真的是個人才啦,唐朝氣數將盡,何必如此固執。
你看我們吐蕃降將不計其數,權臣論欽陵的弟弟贊婆,論恐熱、拓跋懷光都投降你們唐朝了,你投降過來也挺好啊,我們還讓你帶兵打仗。咱們吐蕃和咱大唐的交情多少年了,是不
都不用你去打唐朝,吐蕃地獄的內戰就是你大展身手的時刻,帶著吐蕃鬼殺吐蕃鬼不是很好么
郭昕酒可以喝,肉可以吃,聚會也可以參加,不要女人,不投降。
他思念故國,故國也有人在思念他。郭子儀在吐蕃旅游時交友無數,當初只是為了探聽軍事情報,后來竟然打聽到了侄子的下落。消息的人呢,是扣留郭昕的那伙人的敵人。
單人去救他真有點難,但是和將領會社里的朋友們一說“郭昕被吐蕃地獄趁亂搶走,逼他投降。”
上到項羽下到李道宗、尉遲恭、薛仁貴、黑齒常之李晟等人,都很愿意幫忙把郭昕搶回來。
編外人士顏真卿立刻提筆籌措用詞,打算給閻君寫奏本,先走官方流程要人,不給,就請閻君借兵,他們帶兵去打。
“這次不是兩國交鋒,偷襲更妙。”
“不可,如果是偷襲恐怕他們會傾吐蕃之力對抗我們。”
打仗和罵街有異曲同工的地方,罵街不可以地圖炮,地圖炮會祭起千層浪,單說名字也不好,要罵某人就該指名道姓再加上他家地址,讓左鄰右舍都升起一種看熱鬧的情緒。
關羽玩笑道“若要糧草,我可以出三年的祭品。”超多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
張巡“我有些兵卒。”
高長恭“唔,我可以不戴面具叫他們疏忽輕敵。”
眾人哈哈哈哈一陣狂笑。蘭陵王終于看開了,開始以此開玩笑。
李白“我不限量的美酒。”
眾人紛紛看他“我們將領聚會,你來干什么”
李世民道“我帶來的。”一首好詩被人傳唱,非常有用。
“你一個皇帝來干什么”
李世民微微一笑“我唐朝的忠臣良將,焉能陷與他人之手。我還帶了人。”
李淵露出了一個如沐春風的微笑。
不認得他的人問“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治嗎”好嫩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