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也很愛蹴鞠,軍中蹴鞠就以鼓樂助興,只不過用的球和漢朝的球不一樣。唐朝用動物膀胱吹滿氣,弄成一個氣球,外面用八片皮革縫合,包裹成一個結結實實的球。雖然標準方式也是兩個球門,兩支球隊互相進攻,卻也有別的玩法,一種是比誰踢得高又能落回原地,高過半塔、凌空越飛鳥就贏了。
另一種方式則是花式控球,手不能碰,球不能落地,兩組人輪流控球,哪組落地哪組就輸了。
隨手把李隆基抓過來擊鼓助興,他會各種鼓曲,各種花式鼓點。
皇帝李純死后,去看了看自己的郭貴妃,那是曾經的正妃,也是太子生母,郭子儀的孫女,郭噯和升平公主的女兒。是個美人。他始終沒有立后,找的借口不少,除了擔心后門勢力之外,還有擔心皇后不容許后宮有寵。其實也沒那么擔心,沒有幾個皇后敢和皇帝抬杠,不允許皇帝寵幸妃嬪。擔心的是郭家聲名顯赫,朝堂中根深蒂固,更兼不怎么喜歡這個兒子。他喜歡的是普通宮人所生的長子,一開始被立為太子的也是長子,可是兩年后去世了,最終在官員的百般勸說下,退而求其次立了這個兒子。
又看了看愛妃杜秋娘,以后再也不能看她輕歌曼舞金縷衣,真是令人遺憾。
才四十三歲,還有很多雄圖偉業,還有很多想要享受的東西,還有開疆擴土的事業,具化飛灰。
踟躕不安的離開的人間,全程不發一言。
隨著死亡,百病全消,丹毒也隨之消亡,年輕時那種干練敏銳的狀態全數回歸,忽然覺得自己又不少事本可以做得更好。從小想要做到的“太宗之創業”、“玄宗之致理”雖然基本上做到了,但還差一點。
都尉對他也沒什么可說,這人一直都很好,把人間治理的物阜民豐,糧食價格便宜,百姓富裕,人人衣食無憂,又漸漸收服了藩鎮,基本上可以拿到神鬼丹,可惜善始善終太難。十幾年堅持過來,到最后這一年,突然就開始糊涂昏暗了。神鬼和醫生都說丹藥是服毒,果然名不虛傳。李純也不問什么,一行人安安靜靜的到了帝鎮。
蹴鞠場上,兩隊各五人,分別由兩位高祖帶隊。
李世民已經退了下來,正在旁邊拎著小錘,哪隊進球了他負責鳴鑼。
李隆基正在忘情的沉迷于音樂中,敲了一曲大武,又敲了一曲秦王破陣樂。最近數十年的勞動讓他力量增長,肌肉的協調性也有所增加,操控木槌更是游刃有余,兩首鼓曲鏗鏘激昂,頗有金石崩裂,石破天驚的感覺。
好一曲戰鼓,戰場的沙塵似乎就在眼前,也有可能真是蹴鞠場上煙塵暴騰導致的這種感覺。
后人有詩為贊
bg多重要,一換就會很搞笑。
竇惠本來在興致勃勃的看熱鬧,不得不掩面后退“以前蹴鞠場上沒這么多塵土。”
皇后們都在后撤。
武曌自己也打馬球“宮里墊的是好黃土。這里好像只是普通的沙子。”黃土碾平整了,稍微有點濕潤,有彈性,不起塵土。
場上的皇帝們顧不得塵土,正在一味的猛攻,今日的球場上似乎格外激烈,遠比他們親自嘗試過的更激烈。
那是當然了,球員們和皇帝一起踢球打馬球時都留有余力,不能把皇帝逗急眼了。皇帝們各自都想逞強獲勝,誰也不肯讓人,雖然沒有暗下黑腳,也展示出控球的高端技術,就是不給別人
李純來到帝鎮時,就是這樣激烈狂熱的戰場氛圍中,皇帝們高聲呼喊,帶球的瘋狂過人,閃身射門。李世民用力一擊銅鑼,長香已燃到盡頭“十五比十三,大唐獲勝”
然后也不分祖宗還是孫子,都蜂擁而上,噘著嘴親他。
李旦大叫“壓著我了你們壓著我了”他是最先撲上去的,然后被后來人壓在下面爬不起來。
李倓被親的滿臉油汪汪,接過獨孤貴妃遞來的手巾擦臉“你們竟然涂唇脂。哥哥你是那邊哪組的,怎么也來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