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期間,基本上每個皇帝都很喜歡自己的孫子,和兒子關系的好壞不論,但一定喜歡孫子,不論是將來會成為太子的嫡孫,還是撈上去當自己兒子的孫子,都覺得喜歡。
新來的皇帝李純,自幼遭遇戰亂且不說,他的母親曾是他曾祖父唐代宗李豫的才人。有一個同父兄弟,被他祖父收成了兒子。他的妻子郭氏,其實是他的表姑這些事都不重要。
李純現在有些緊張,他的偶像就兩個,一個是唐太宗,另一個則是五十歲之前的唐玄宗,此前一直在致力于學習這倆人。把什么諫太宗十思疏帝范姚崇十事看了一遍又一遍,照方抓藥,照貓畫虎,干的不錯。國家也富強了,賦稅也多了,人口增加了,藩鎮也解決了一部分,后繼者只要繼續努力,不久就能徹底解決。現在站在太宗面前,忽然又覺得自己其實沒什么了不得的成就。
祖宗們上下打量他,二三十歲的年紀,穿著樸實無華。神色看著就叫人滿意,又嚴肅又謹慎警惕,還微微帶有愧色。
最難得的就是愧色,人應該始終覺得不足,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仔細盤算一番,干的不錯,可惜天不暇年。雖然沒能管住郭妃,又因為服食丹藥導致性格暴躁,殺了幾個宦官,那都不值一提,倒是沒聽說干出什么危害國家的事情來。
李隆基幽幽的走了出來,問道“怎么樣太宗,要按計劃讓他跟我去修假山嗎”
李世民琢磨了一番,你們倆的事沒有可比性。差太多了,或許李純只是因為死得早才保住了晚節,他剛過了四十歲,距離平均五十歲之后才會老糊涂還差不少,甚至還沒到李顯、李旦、李亨登基的歲數。或許他活到六七十歲也會犯糊涂,但那是或許,永遠也沒有機會知道是不是這樣。
“都尉,請問李純究竟是何死因”
都尉沉吟了一會“死者都不知道,我們怎么知道。地府不曾派人跟蹤皇帝。既然太宗垂詢,我可以試著看一看。”
“請,有勞。”
都尉盯著李純觀察了一會“就氣息來看,是被人在服食的丹藥中做了手腳。這一點可以確定。下手之人應該是宦官這個是我的推理,除了宦官之外別人不方便動手。”
李純神色微變,他心里也是這么猜的,只不過實在說不出口。皇帝誤服丹藥雖然不體面,卻好過被宦官或后妃暗殺。雖說宦官是皇家的家仆,但這兩伙家仆分別擁護太子和另一個皇子,互相爭斗,明著進讒言,暗地里下絆子,這叫皇帝很不高興。倘若是被他們所害,自己還有什么英名可言
武曌本來不想對新來的皇帝拉攏示好,因為做也沒用,人家天然是一派的,自己天然不是一派的,比吐蕃降將還尷尬些,非要舉例的話,那自己就是被諸葛亮七擒的孟獲嘍。可是,李隆基好像打算好好拉攏這孩子,這可不成。她立刻開口“李純,你不必太過難過。你比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
“略遜一籌。”李純一下子就猜出她是誰,也知道指的不是國家疆域,而是用兵。拓跋燾能征善戰,用兵的技能堪稱教科書級別。
啊妙啊
皇帝們對她想說的話心領神會。
紛紛松了一口氣,露出會心的微笑,尤其是李適李誦父子,更是獲得了片刻的輕松。以拓跋燾那樣的雄才大略,縱橫沙場,還不是被宦官宗愛所殺。宗愛殺了兩個皇帝,一個太子
這件事雖然難堪,但絕非個例。宗愛不僅殺了,而且殺的天下皆知,殺的毫不遮掩,活該他被夷滅三族。
再加上太武帝并非碌碌之輩,不論誰談起他的軍事才能都要說一聲佩服,這件事的尷尬程度好像一下子就退卻了很多。
這就好比雖然你出門掉坑里了,可是另一個很優秀的人也掉過這個坑,就不覺得那么寂寞。
接下來又是一番例行盤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