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覺得我找的這個煉丹師比你們找的靠譜。
真心話。我知道你們都是服丹而亡,但是丹藥沒錯道士煉丹也沒有錯,錯在你們識人不明。
現在的結果,只能證明我選的道士也不好,真正優秀的道士一定都在山中潛心修煉,不愿意進入紅塵俗世。
再拜謝罪“是我愚昧。”
這話一說,別人就再不能說什么。
李忱此后的日子里,生死如一,嚴格遵守禮節,繼續保持少說話多努力的謹慎生活,主要是侍奉母親,每天早晚去父親那里問安。
新君在唐宣宗的詩海岳晏咸通中選取年號咸通,好像還記得父親,但他很快就開始瘋狂的宴飲游樂,每天不離音樂,隨時進行一場大唐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旅游。
每天都有幾千人做好準備,等著陪皇帝出門。
李忱關起門來算賬,算的痛心疾首。
他連給兒女花錢都舍不得,還嚴厲禁止女兒發脾氣,小心翼翼的維持唐朝圣明天子的樣子,非常艱難。
每一個皇帝都恨帝鎮這個鬼設置,最后的矜持和對天地的敬畏是沒罵出聲,饒是劉邦這樣善于罵人的人,也不敢指天唾罵。
一個人是希望后來者和自己一樣倒霉呢,還是希望自己為后來者抹去艱難險阻呢對方不僅不信,還不會感恩。
從始皇開始,恨這個制度最終到無可奈何的接受,但到現在為止,嬴政就沒動過要廢黜這個制度的念頭,還覺得很有必要。讓后來的新人受點苦,這點苦頭絕不可能磨滅他們的野心、性情和才干,但能讓皇帝冷靜下來,反思自我,以及令人愉快的闔家團圓。
基本上一個皇帝在死后闔家團圓就會面對無盡的尷尬,對父親可能暴露了自己不是孝子,他兒子可能也暴露了自己不是孝子。其他人只要想想這份尷尬,就覺得很快樂。
“拘束皇帝,二位真不想謀劃一番,廢除此處”
“這個嘛”
“李世民,你的心胸真如此寬大愿意讓下一個朝代的皇帝,一去世就自由繼續聯絡舊人,造就勢力”你們唐朝機緣巧合,早早的擺脫束縛,你看看漢朝呢一直熬到王莽那混蛋玩意篡權“倒不是老子見不得后人好,保不準誰是我的子孫后代呢,漢高祖還被人代代祭祀,和秦始皇不一樣。可就有一件事我想不明白,你犯得上為后人鋪路么”
皇帝們按慣例要去祭祀前朝的皇帝,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歷史上的明君,必須派大臣去祭祀優秀的前輩,另一個是自己喜歡的皇帝,不忙的時候親自去。秦始皇不符合這倆條件中的任何一個,至于仰慕他的普通人嘛,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幾個。
楊堅心里贊同,但表面上沒有點頭。他不希望在隋朝結束后時取消帝鎮,對唐朝之后的皇帝雖無好感,也無惡感,只是不想為他們的自由而奮斗。
李世民和他倆聊了半天,也隱約看出來了這倆人互相之間很不融洽,劉邦看楊堅得位太不正,居然還拿到了神鬼丹,令人想起一些不太愉快的事,譬如王莽、曹操。楊堅生前覺得漢高祖很了不起,直到現在真的認識了他。雖然劉邦的人多,但楊堅單一純粹,雙方的未來還未可知,如果能為了共同的目標而付出努力,很有可能達成目標,可要是這幾個人想搗亂,在當前還是容易的。
他倒是很想等自己成為閻君之后,取消掉帝鎮這種合理但不必要的東西。只是試探了一番,這兩人并無這等心胸,也就罷了,自己和皇后一起努力也是一樣的。
李淵一擺手,他的態度還在模棱兩可,不支持不反對,兒子非要干就自己干去“也罷,咱們都有正經事,今日難得聚首,何不暢談人間局勢正想聽聽漢高祖的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