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原本對趙恒遭遇的優厚待遇非常不滿,想給他們出點主意好好收拾這小子,又要顧忌自己仁君的顏面。好不容易求著鎮長答應,絕不外泄他當時的遭遇,不能自己說什么你們對他太溫柔了,你們不知道我當年被我祖宗揍成什么樣子。趙匡胤和趙光義比他們看起來的樣子更聰明,稍微說點什么都會被他們琢磨透,這不好。趙恒這幸運的小子,沒有差一點成為亡國之君,讓想揍他也找不到足夠的理由。
就只能硬揍爹打兒子還要理由嗎有王法沒有。但是虐待就不行了,虐待繼任的君王,非得是亡國那么大的罪過,才能名正言順的往死里虐待。
嘿你說這多有意思啊,皇帝想打人還得找借口,不名正言順不能動手。現在就得等著劉娥那個敢穿袞服龍袍的女人篡位了。
劉欣對他們感慨了一番“這故事有些眼熟。前些年有個叫武曌的小姑娘你們認識嗎”
趙光義“休出此不詳之言。”他現在揍不到劉娥,只能揍兒子過過干癮。況且自古以來沒有公公揍兒媳婦的。他始終很注意個人形象,昏君什么都能干,明君自認為就得有節制。
劉欣一攤手“就好像我不說就沒這事似得。誰說過李隆基會成昏君”
李隆基從后腰腰帶里掏出彈弓,從兜里套了半天,沒有小石頭,只有一顆超硬的糖。“來給你點甜頭。”
劉欣大叫一聲“失策”光看著別人手里沒有弓箭就敢靠近,萬萬沒想到,他居然用彈弓。
抱頭鼠竄也來不及了,還是中了一顆糖。
呂雉遠遠的看著這邊,她是真佩服劉欣,就這份什么都不為就以氣人為樂,并且百折不撓永不言棄的精神這心態拿去干什么都能干的很好啊,但他不。這大概就是很多人雖然聰明卻一事無成的原因吧。太懶散了
她和別人一樣,都在等劉娥稱帝,只是心情更復雜一點。她看到太后稱帝就很羨慕,畢竟生前出于種種考慮,沒敢想這件事。自己想都不敢想,人家敢做,還能成功,結束后還能繼續做恩愛夫妻,這就是人生贏家啊。這劉娥與別人更不想同,呂雉特意調查過,她本人雖然是六親不著的孤女,但她祖父是劉延慶,五代十國后晉、后漢時任右驍衛大將軍,也號稱是漢朝后人。
劉娥要是稱帝了,不知道劉邦會不會得意起來。
漢朝的歷史地位高的令人震驚。呂雉是一路看過來的,她不覺得兩漢有什么特別令人崇拜的地方,好皇帝雖然多,那也就是那不足十個人,怎么就到現在為止,被推崇的除了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就是貞觀之治呢
一個朝代的歷史地位,連該朝代的人自己都想不到。劉秀本來也覺得漢朝衰弱且命途多舛,糊涂皇帝和當權的太后一堆,好的沒有幾個,結果已經被后代吹上天。
不知道是出于厚古薄今的心思,還是和后面的亂世相比,漢朝已經相當不錯了。
很多好事之徒都等著劉娥篡位,可是等了很久。
等到去遼國一行人回來時,劉太后依然沒有篡位。他她們特意去看寇準和蕭綽當面對話,看著倆雖然素味平生卻斗智斗勇,決定兩國命運、每一個決策都重若萬鈞的人終于見了面,相談甚歡,眾人無不感慨良多。對面這邊太后優秀,宋朝的成仙實在優秀。
述律平和她的丈夫,蕭綽和她的丈夫關系都很好,武曌和蕭太后深入淺出的談了談貿易逆差的問題,聊到最后也沒什么結果。又去見了婦好和商王后們,婦好越發的悍勇健壯,確很快樂。
很多人惆悵的很“能披堅執銳,親臨戰陣,真的很快樂。”
武曌我真的理解不了啊。
就在劉娥第一次穿袞袍的天圣二年,皇帝才十五歲,距離親政還很遙遠。
這一年科考時,有一個柳永的舉子,已經是第四次考試。
劉娥臨朝稱制初期為了避免黨政,用了一招巧計,對大臣們哭道國家多難,全賴諸位重臣同心輔佐,如今皇親皆獲推恩,重臣的親眷卻少受恩澤,卿等把親人的名字呈遞上來,便于查找。
眾臣大喜,把親戚的名字都寫出來送給太后。劉娥叫人繪制成關系圖,貼在寢殿墻上,再有奏請升遷時,就對著這個圖,提拔歸提拔,但絕不能某一方的勢力過重。要的就是個平衡。
對于這個柳永,雖然不在圖標之內,但也略有一點印象。反對她掌權的人主要以寇準和李迪為首,這二人紛紛落敗。柳永的父親柳宜任雷州令的時候與李迪交好,李迪此人富有才華,為人剛正不阿,就以劉娥的觀點來看,這人除了要與她為敵之外,沒有什么別的弊病。但柳永此人卻很仰慕李迪,寫過一些略表憤慨的詩。
太后選拔舉子,選拔的目標必然是能為自己效力的,寇準、李迪兩派及相關人士選拔上來,豈不是要為皇帝逼著自己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