仨位自認為是好母親的太后差點對坐垂淚。
在旁圍觀了全程了李煜不敢吭聲,他挺想問問這兩位太后對自己有什么誤解又不敢問,回去填詞,說有一只鷂鷹以為自己是一只蝴蝶,抓壞了牡丹,啄壞了玫瑰,在花園里往翅膀上蹭蹭花粉,蹭的百花凋零。
還可以一同吐槽兒子喜歡了一個不怎么樣的人劉盈以前有個男寵,李賢也有一個不怎么樣的叛徒男寵,李顯愛韋香兒愛的如癡如醉,趙禎現在迷戀于張氏,張氏八歲入宮,和太子不是什么青梅竹馬,就是長得明眸皓齒,能歌善舞。劉太后一去世,趙禎就把郭后廢了。劉娥覺得自己選的兒媳婦挺好,就是皇帝太好色。
說來說去,難逃新唐書這一件事。
呂雉道“張昭遠如今正在批駁新唐書呢。”那是舊唐書作者。
舊唐書編撰與五代后晉石敬瑭時期,有些事的歷史資料的不全,新編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改動太大。
“當時藩鎮謀逆,皇帝不過三代,哈。”武媚娘嫣然一笑“我以前只聽說富不過三代,這時候皇帝也不過三代,真是混亂。石敬瑭本就是賣國逆賊,他讓人寫史書,必然夾雜私心。藩鎮傳,忠義傳的確應該改。
至于別的嘛,尤其是皇帝本紀部分,呵,該下拔舌地獄。我可是頭一次知道,原來妙兒是被我捂死的。”
任何國家出品的書籍都有其政治意義,有些是為了抬高道德水準,教化萬民。石敬瑭時期不一樣,他沒給出標準,張紹遠其人和馮道一樣歷侍數朝代,為人很謹慎。自己把審核標準壓的更低,唯恐犯了忌諱,道德規范很重要,活著同樣很重要。不知道什么是關鍵詞,那就全是關鍵詞。也不知道皇帝對遼國的態度,石敬瑭靠的是契丹人的援助建國,那就對唐朝的契丹人少寫,寫的含糊。但突厥已經滅了,可以吹一波太宗高宗的雄風。
長孫皇后都無奈搖頭,她也被做了一點點改動,寫的有點古板無趣。不過舊唐書寫的就有點木訥,其實我幽默風趣還很瀟灑。更慘的太宗,丈夫現在被新修的史書氣的離家出走,去找友人痛心疾首去了。書里不僅寫他想要立弟媳楊氏為皇后,還寫唐高宗打高句麗失敗后悔。新唐書本紀卷二贊曰至其牽于多愛,復立浮圖,好大喜功,勤兵于遠,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為。
沒錯,這話說的是唐太宗。
唐太宗只想提刀斬了歐陽修。“別的女人那配做皇后”我就是隨便試試
每個皇帝拿到書之后都看自己的本紀,基本上個個憤怒,集體批改。
呂雉沉吟再三,事不關己,表現出一點心疼“唐太宗文韜武略,諸帝之中名列第一。則天皇后”
武曌自己淡定的說“劣跡斑斑唄,我做過不少不太合適的事,他們都不提,硬是編了一個故事。嘖,古往今來的夭折的皇子公主有多少,難道都是后妃爭寵所殺”淡定的喝酒。
長孫皇后也想說著這事“若說你矯詔,恐怕觸及金匱之盟。
要說你擅殺宗室,趙德昭趙德芳就在不久前死的蹊蹺,人皆知其冤。
要說你誣陷人謀反,趙廷美也在房山。
要說你與突厥建立盟約,連趙光義、趙恒和滿朝文武都在內,一個都跑不了。
要說你讓土地給突厥,文人們怎么復原戰國風貌”
這些事都不能說,不敢使勁編排,就剩酷吏一項惡劣行為,只有一項罪行哪里夠呢,必須得擴充點內容進去。沒有真像和證據,就編一個。
武曌知道修史書時,皇帝的態度最重要,但真沒發現他們要避諱的事這么多。笑的倒進她懷里“難道趙光義是我后人嗎”
長孫無病順手掐她的腰。
呂雉看她們如此親昵,深感詭異“戰國風貌作何解釋”
“杜牧的阿房宮賦說的是阿房宮蘇洵寫的那六國論,難道說的真是六國嗎”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