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另一邊,貼著金國的蒙古地帶,孛兒只斤鐵木真正在為自己的事業奮斗,他在宋高宗海陵王年間出生。從少量族人,一步步發展到擊敗了札木合和滿口耶穌的王汗,正式稱汗,他的敵人還有西夏、西遼和金,距離宋朝實在是太遙遠了。
“他是個戰爭奇才。軍隊被運用的迅速而巧妙,他沒讀過書,卻懂得兵法,占領和施行仁政。悟性極強。在戰爭和統治上都是天才。他制定的法律很嚴格,也很簡潔有效。”比起普遍流行的刑法虐殺,接受俘虜的效忠,并干脆的殺掉堅決不投降的俘虜,是仁政。比起制定法律,更難的是讓人們遵守法律。
“如果當年突厥有這樣的可汗,那我這一生,就只剩下和他打仗這一件事。”
李治聽阿耶這樣夸贊一個人,有些吃驚“我也很想見見這個人。”
李世民道“你別著急,他們死后的靈魂會回歸有廣闊的草原、美酒和羔羊,以及歷代的可汗混戰的地方,那里也有人來地府旅游,地府一樣能過去旅游,只是有點危險。現在普通人禁止去旅游,要簽生死狀,死在那邊也不要等人去救。等鐵木真統一之后,會比現在安全,他很注重法律。到時候你再去玩。宋朝在干什么”
李治撓撓頭“楊桂枝剛剛封后不久,她比趙擴大六歲,現在悄悄摸摸的垂簾聽政。凈干壞事。北伐失敗,楊桂枝和史彌遠合謀把韓侂胄殺了,函首送到金國。辛棄疾剛來才一個月,又見到了韓侂胄這個老朋友,他說他當年的意思是金國必亡,只是需要在等些年。”
“韓侂胄啊,可惜了。”辛棄疾活了六十七歲,作為武將來說算是高壽。韓侂胄不一樣,他雖然有些急躁輕浮,但總的來說還可以,最起碼是個忠臣,如果因為無謀浪戰被皇帝問罪,那還不算什么,被奸妃和佞臣合謀殺掉,函首送到邊關,這楊桂枝和史彌遠首先就該殺。
李淵嘆了口氣“宋朝這些皇帝,真是提起來就讓人頭疼。”只有茶酒和美人、糕點不錯,把茶研成粉,打出泡沫來喝,挺有意思。加點奶味道更好。
李治“北伐失敗,主要在吳曦。領兵大將叛變,可惜他家三世建功西陲,都付之東流。”他又簡述了一下人間究竟是怎么亂成這樣的“趙擴看起來善于納諫,實際上不是很聰明,御史們說再多的話,他只是笑而不語。媚娘特意去宮里看了他幾日,說不是大智若愚,是真愚,任人擺布。”
李世民懶得再提這些皇帝“丘處機如今有什么新作”
“有一本,這位長春真人大概是看出來宋金兩國的國運都不長久,兩國召見,都不肯去面圣。”
“亂世時修行更難。”
武媚娘拿了丘處機的新書回來“太宗。他直說了沒有長生之道,是個愛說實話的人。傳說山神知道他想去西行面見成吉思汗,為徒子徒孫略作準備。”保下一塊是一塊的準備。
那邊趙構的吳皇后正在為侄子的死而哭“魏郡王韓琦曾孫,宋神宗第三女唐國長公主之孫,我的侄子,就這么被人騙到夾壁墻里殺了,不得全尸嗚嗚嗚嗚嗚”
趙構客客氣氣的問其他人“趙惇做的這叫什么事啊,太蠢了。你們同意嗎”
趙昚的脾氣雖然很好,對于讓自己和兒子常年不能見面,離間父子之情,還讓內侍譏嘲自己的李鳳娘沒有半點好感,一頓痛毆逼得她提前喊出要去投胎,這才罷手。至今耿耿于懷,不愛搭理趙惇。
趙惇也無話可說,他既然容易被人左右,那么李鳳娘說太上皇很壞,他信了,太上皇說李鳳娘壞,他也信了。誰能占據他的心,完全看是誰又兇又能叨叨。
趙光義冷著臉問“用你說”他們罵趙惇罵了一個月,趙構才反應過來
吳皇后捏著拳頭,捏的噼啪做響,就等著楊桂枝下來一個是她的侄子,另一個是她非常喜愛的小宮女,可以說是被她親手送到皇后的位置上,本該團結起來
雖然韓侂胄不愿意和楊桂枝團結,這兩個人,一個是笨蛋,一個是混蛋。何必讓史彌遠與她勾結,楊桂枝并無父母兄弟,韓侂胄你本可以將她引為臂助。不對,那樣就把皇帝控制住了這無能的皇帝無論如何都會被人左右,自己沒有主見,誰都救不了。
辛棄疾在死后依次見到了自己喜歡的孫權、劉裕、桓溫、陶淵明、李清照等人,
陶淵明知道自己歷年來被越捧越高,辛棄疾十分之一的詞里提到或化用了自己的典故。更巧的是,陶淵明自己是四十一歲歸隱田園,辛棄疾是四十二歲遭讒落職,六十四歲再起用,不久又罷歸。一生力主抗金,提出方略無數,均未被采納。同樣是年輕時壯志未酬,中年后歸隱田園,雖然遠隔千年,卻對那份有心無力的痛苦感同身受。
一見面就邀請他和自己一同隱居,沒有什么比得上在太平盛世隱居耕種。“看看我家幾畝農田,衣食無憂。”
楊萬里住在三里地外。
別人住的也不遠,他們選擇住址時,都不約而同的住在偏北的方向,那是夢想的方向。
地府以都城為中心,也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