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那么令人具有好感的朱棣和同樣讓人喜歡不起來的朱允炆之間,李世民懶得選,直接把答案告訴武曌。
武曌當然知道示好毫無用處,試圖用善意來維系皇帝之間的感情也是癡心妄想,但還是去確認了,朱允炆果然在敵鎮中一臉惆悵。
這家伙本以為和閻君客氣客氣,對面會直接大度的讓他以庶人的身份生活在人間,沒想到閻君還是這么小氣。武曌也沒想到他還能這么傻。回去就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雖然沒把她當紅顏知己,但還是信了。他自己沉思之后也覺得不對勁,只是從來沒聽說過敵鎮的存在,想不到還有這樣的地方。不過平心而論,敵鎮里留的這幫人,可都算不上是皇帝的敵人,除了西楚霸王稍微有點能耐之外,剩下的都屬于失敗但還敢為敵的人,包括荊軻在內。
“話雖如此,國無二君。”
武曌當然懂他的意思,領導只能有一個,到現在為止,朱允炆的去向其實不重要,但這是一個好的著手點。
究竟是朱棣暗中殺害侄子還是朱元璋借故發揮,這已經是二人婉轉交鋒的一個借口。畢竟現在還要保持情面上的父子關系,誰都不想直說自己是為了爭奪指揮權,更不能明目張膽的發生矛盾。以此作為偽裝,朱元璋扮演的是仁慈的爺爺,朱棣扮演無辜的被迫害的叔叔,從此之后不僅可以唇槍舌劍,還可以公然動手其實也不應該動手,但這借口夠給雙方留面子了。
至于朱允炆,一邊呆著去。
比起這對父子互相之間感受到的威脅感,別的事情可以暫時擱置。
爭端持續到朱瞻基來到地府,依然沒有停歇。
朱瞻基在老爹的拼命暗示下,主動表現出愿意加入奉天殿的修造工作。
朱元璋嘆了口氣“朱允炆不在了,此處還是三名壯漢,朱高熾還是不堪用。”
朱棣心說,不知道等到奉天殿落成之日,誰能住在這正殿之中。
五畝地雖然足夠修建奉天殿的,但左右兩邊得有富裕,不能懟著兩邊的籬笆墻蓋房子。必然要效仿之前武曌皇后的明堂,橫跨在二人的宅地之間,這樣才夠大氣。
如今帝鎮的局勢是這樣的,中間一條路,朱元璋和朱棣、朱瞻基住同一邊毗鄰而居,朱允炆和朱高熾住在另一邊。但朱瞻基住在他倆隔壁覺得很不安,趁著現在沒有房子,直接整理好行李跑去和父親一起住,為了徹底不用搬回去,直接把自己的宅地改菜地。父子二人的關系一向很好,拿一只官窯青花瓷瓶換來的床也很大。
修造奉天殿究竟需要什么
需要戶部出錢、民部統計出的人口、匠作監的優秀木匠們,深山老林中的參天大樹,數以百計的漆工,一個經驗豐富的指揮者,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
現在倒是有最后一項。
九歲的小太子繼位之后倒是波瀾不驚,是太皇太后和張輔、楊士奇、楊榮、楊溥負責朝政,皇帝每天學習和游戲,三楊是仁宣舊臣,朱高熾朱瞻基聽說之后都覺得很放心,朱棣對張輔很有信心。
只有朱元璋對此耿耿于懷,每次談起壽命時,都會說到一件事“你如果不以聲色犬馬迷惑心智,一心撲在勤政上,中年不歇,絕不會死的這樣早。天天就知道玩蛐蛐,草蟲虛度一春秋。”
朱瞻基“是啊,現在再也不玩了。”行吧你說得對,我猜秦始皇和周世宗會贊同的。我就打了一次漢王,剩下時間都在京城附近游玩,省錢安民嘛。還想要怎么樣。不玩了是因為這破地方連個蟲子都逮不到,前兩天還看到了被風吹出來的枯黃草編蛐蛐,真是令人見者傷心,不知道是那一代古人也是此道中人。
路過的趙恒仗著隔著屏障,大膽的說了一句“不要迷信啊,玩蛐蛐的命短,難道愛好養龜的壽命就長嗎哪一個皇帝沒在宮里養著靈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