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被兒子氣的,成了個高產詩人,隔三差五就寫些傷秋悲懷的詩句,被皇后哄一哄。
長孫無忌:“我真沒謀反。”
李恪:“好巧,我也沒謀反。”
長孫皇后:“我早說了,不要給我哥哥高官。”
李世民嘆氣:“還是你有遠見。”我以為你是跟我客氣客氣。
皇帝不管官員之間有什么矛盾,都按住了,繼續為我效力。
他現在就等著自己的凌煙閣功臣都慢慢到全。
目前漢唐兩家鼎盛,秦和兩魏聯合起來才能和對面對等,劉宋試圖悄悄發展,但不是很成功。
李世民一個人,就把李唐帶到了和漢朝多年積累相等的程度。漢朝的鬼不是都愿意來投奔漢帝,不是所有地方都專一崇拜君王,很多地方崇拜的是當地門閥大族,一州之內的世代簪纓之家,之后幾百年也是門閥為主,但貞觀之治不同。從百越到漠北,從西南到東北,一些士族仰慕門閥,其他人全都崇拜太宗。
盛唐時期萬國來朝,不是吹的,就連突厥地府都有不少人前來投奔,各地地府紛紛前來拜會。
漢朝哪里也有一點匈奴降將,但沒有他這兒這么多。
李世民看著自己帝炁里的馬,又開始不滿:“為什么是一匹馬,不是一只鳳凰,一只威鳳呢?”
長孫無病:“你能把它從龍變成馬,說不定還能變成鳳凰。”
“龍馬還有相似之處,鳳凰不沾邊。”有些卷毛名馬就被稱為龍種。
魏征:“陛下,為何以常理度鬼神之事?”
請你開闊思維,敢想敢做。
這下好了,變成一只鳳凰你又可以玩,現在也不會捂死。
李世民覺得他說得對,魏征說的話總是對,就是氣的人要死。
又努力了很久,還是只能在龍和馬之間艱難的轉換,變不了鳳鳥。
人間的消息紛紛亂亂,李治放任武曌干掉了一大批官員,同時他也取得了更為幅員遼闊的疆域,讓武曌參政的第二年他差點沖出去親征遼東。雖然讓皇后參政用的借口是自己身體不好,目不能視,但他其實還行,被百官和皇后苦勸。
李世民:可以可以,我兒子果然優秀。
打完高句麗又打吐蕃,已經微微有些民怨,這時候改稱天皇天后,天后上疏十二條,勸罷兵,真的快要打不起了。
秦漢會盟的時候為此喝了兩杯,窮兵黷武時百姓固然可憐,卻可以讓各國的實力平衡下來。
真是……太好啦!
兩國的謀臣不約而同的出了好主意,雖然咱們秦/漢的聲望不足以吸引唐朝的鬼跑過來投奔,但咱們可以恐嚇唐朝的鬼!可以嚇的他們不敢去投奔唐朝啊,這不難。
咱們就說,唐太宗在招募兵馬,要和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漢宣帝、漢光武帝開戰!(兩國排名先后順序由立場決定)你們就說可怕不可怕?還敢去投奔唐朝,你們就不怕生前戰死,死后繼續打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