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襄屏恰恰就是喜歡老聶說話率真的人,毫不夸張的說,從前世到今生,李襄屏一直都是老聶的棋迷。然而在今天,是不是老聶的棋迷不是重點,他的話中不中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今天的一番話,自己的外掛有沒有收獲。
在一邊聽老聶講解的時候,李襄屏抽空和自己的外掛交流
“定庵兄,你覺得此人的點評如何”
“此高人也聽君一句話,定庵真是受益匪淺,必須承認,此人所提意見句句中肯,尤其此人多次提到“恨空”一詞,唉定庵現在細細想來,吾之行棋確實有此毛病啊,尤其是當前棋規下,這確實算是我一大缺陷。”
李襄屏默默無語,聽了老施的話后,李襄屏這才注意到,老聶剛才雖然提了很多意見,比如說棋的方向和流向,大場和急所等等,然而被他詬病最多之處,卻只有一個關鍵詞,這個關鍵詞就是
恨空
圍棋中的所謂“恨空”,就是“見不得別人形成大空”的意思,哪怕別人圍的空可能并不大,完全就是正常的“一般分寸”,這樣的空也看不下去眼,在下棋時候總想把別人的空破去。
這就是“恨空”。
并且老聶說得沒錯,“恨空”這種毛病的確比較業余,算是業余棋手才經常犯的毛病。
然而李襄屏為什么嘆氣呢這當然不是他對自己的外掛失望,覺得堂堂古棋圣居然會犯這種業余毛病。
而是李襄屏知道,老施的“恨空”和其他人不同,他之所以有現代人看來非常業余的毛病,這還是和他所處年代的圍棋規則有關。
古代圍棋是需要“還棋頭”的,多一塊棋扣2目,這就意味著一個切斷價值2目,有的時候價值4目,在極端情況帶有劫爭的切斷價值可能更大。
而正是這條“還棋頭”的規則,這就造成中古棋棋手普遍“恨空”了。因為有了這條規則,這就造成他們的行棋思路和行棋習慣和現代棋手不一樣。
很簡單的道理,同樣一個“打入”,如果在現代規則下,這也就僅僅是一個“打入”,如果按現代規則把這步棋判斷成10目,那這步棋就是10目。
然而在中古棋規則下,這步棋可能價值12目,14目,甚至可能更多,那么在現代看來可能“恨空”的棋,在老施他們當年看來還是“恨空”嗎
“這個毛病有點麻煩啊”李襄屏再次在心里嘆一口氣。
雖然剛才在和自己外掛交流的時候,他知道老施已經意識到自己這個毛病,這個因為規則問題引出了的毛病,然而李襄屏卻知道,這個毛病不是那么好改正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一種思維定勢,這是一種習慣,這就像一個人天生左撇子,絕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馬上就變成右撇子。
“該用個什么辦法,讓老施用最快的時間改掉這個毛病呢”
就在李襄屏想入非非的時候,一個聲音傳來,是老蔡的聲音:
“哈哈稀客稀客,我說馬小,你怎么跑到這地方來了。”
李襄屏轉身一看,來人卻是馬曉飛,中國圍棋另一尊大神馬曉飛,他竟然跑到聶道場來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