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記者問李襄屏道“襄屏,你覺得自己到底是贏在什么地方呀”
可憐李襄屏在這個時候哪里知道呀,于是他趕緊默默問自己外掛。
總算還好,老施在這個時候并沒有為難李襄屏,他告訴李襄屏道
“制勝手定庵以為應該算是那步“斷”吧”
“棋盤上那么多步“斷”,到底哪步”
“就是那步斷”老施告訴李襄屏明確位置后,他繼續說道
“唉,此局真是幸運也,幸好在對局時發現了這步“斷”,不然本局肯定輸了,定庵真是小瞧天下英雄也”
在眾目睽睽之下,李襄屏當然也沒空聽自己外掛大發感慨了,他用手指著老施告訴他的那步斷,用不太確認的語氣對眾人說道
“我覺得我覺得可能就是這步“斷”,讓我最后僥幸贏下這盤比賽吧。”
這步“斷”
不能怪李襄屏用上不太確定的語氣,也不能怪現場如此多高手,竟然在這么長時間沒找到這盤棋的制勝手。因為這步“斷”實在是太尋常太普通了,并且這步棋不僅尋常普通,而且還是個非常常見的官子巧手,在很多實戰都能看到這個手段,這也難怪大家會忽略這步棋。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奇怪了,這步棋既然被稱為“官子巧手”,那怎么可能被這么多高手忽略呢
嗯,這個問題問得好,這其實也是圍棋中這一類官子巧手的特殊之處。因為這一類巧手的本身,它是沒有目數價值的。
要怎么解釋合格問題呢相信有很多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一盤棋的小官子階段,當你下一步絕對先手的“一路打吃”,這步棋在你自己看來沒有任何問題,然而高手卻會告訴你這步棋下得不對,至少是不夠細膩。
你在下這步“一路打吃”之前,應該先到里面去“斷”一手,這步“斷”雖然本身沒有目數價值,然而卻有一個好處,就是比你“一路打吃”然后人家粘上,局部要多出一枚劫材。
而劫材這種東西,對于自己來說自然是越多越好的,假如棋盤上遇到劫爭,有時候多出一個劫材就足以致命。
而今天這盤棋呢說實話大家之前之所以會忽略這步棋,原因就在這里了。
因為這盤棋雖然也出現了劫爭,然而劫爭卻在下出這步“斷”之前就已經消解。換句話說,黑棋憑空多出了的一目棋,其實并不是通過劫爭獲得,那么這樣一來,這步看上去沒有任何目數價值的“官子巧手”,自然很容易就被大家忽略了。
那么這盤棋到底是怎么逆轉的呢等到老施點明關鍵所在,眾人開始重新審視這步“斷”了,這其中也包括李襄屏自己,他也開始仔細觀察這步官子巧手。
這一看還真被李襄屏看出問題來了,因為他突然發現,老施下的這步斷,那還真不能說沒有目數價值呀,因為今天這盤棋周邊的棋形有點特別,有了這步“斷”之后,不僅在局部多出一枚劫材,最最重要的,貌似還會影響周圍其他官子的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