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第56手,常浩“刺”,局部看上去相當嚴厲的手段,圍棋中經典的“纏繞攻擊”手法,這手棋一出,棋盤上兩塊黑棋貌似已經無法兩全。
然而恰恰是這手棋,卻給了李襄屏表演手筋的機會了。
5個回合之后,全局第65手棋,李襄屏弈出一步非常炫目的手筋凌空一夾。
這是一步非典型手筋,而之所以說“非典型”,是因為這步棋是出現在棋盤的中腹一帶。要知道圍棋可是號稱“千古無同局”,為什么會“千古無同局”呢那當然是因為棋盤中腹一帶的變化實在是太變化多端,而中腹一帶的妙手往往也具備不可復制性,因此這就叫非典型手筋。
李襄屏剛才的這步妙手,其作用有點類似于“一子解雙征”,雖然這盤棋并沒出現征子,但意思卻是差不多,都屬于那種“一石二鳥”類型的好手,這手棋一出,就同時照顧到自己兩大塊了,把對手第一波攻擊化解與無形。
因為這手棋是出現在棋盤中腹一帶,看上去非常炫目,給人以感觀刺激,再加上這步棋作用明顯,因此這樣一手棋出現在棋盤,自然就引起眾人贊嘆了
“嘖嘖,李襄屏畢竟是李襄屏啊,關鍵時候他還是有招,我想他今天這步棋,那應該有資格入選年度妙手吧。”
“有資格有資格,這手棋絕對有資格,不僅如此,我認為這手棋也體現了李襄屏的才華呀,像這種棋盤中腹的非典型妙手,換做我的話可能想一天都想不出來對了,我剛才看李襄屏下這手棋的時候,他幾乎是不假思索,難道難道這還是他賽前就做好準備不成”
以上這話算是說到點子上了,這步棋當然不是李襄屏臨時想出來,他只是“背譜”而已,只不過背的是中國古譜。
真心不吹不黑,如果拋開圍棋中其他技術,單論這樣的局部手筋,那么中古棋較之現代棋絕對不遑多讓,甚至還有過之。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上世紀日本棋壇的“妙手之王”坂田先生,曾經下出一步非常精妙的“托板凳”妙手,這步妙手受到很多圍棋大家推崇,多次入選二十世紀圍棋十大妙手之一,并在很多版本都是名列榜首。
然而有一句俗話說得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曾經有一位崇古派的棋友隨便在中國古譜中授了授,就找到五六步類似“托板凳”那樣的妙手。更加過分的是,中古棋下出這些妙手的,竟然還不是黃范施這樣的“大家”,很多“名家”甚至“二手”都曾下出過這樣的妙手。
因此說句實話,如果但論圍棋中具體的局部手段,李襄屏認為現代人是根本沒有資格鄙視古人的,不被人家鄙視還差不多。
李襄屏這步妙手一出,并不意味著這盤棋已經結束,畢竟這只是一步防守的妙手而已,算是防住了對手進攻,接下來才能展開反擊。
而常浩九段在看見李襄屏秀出這樣一步“年度妙手”級別的好棋之后,他陷入了長考。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