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點40,已經從自己外掛手中接管比賽的李襄屏落下全局第182手。
這是本局最后的制勝手
同時這也算是一步妙手。
只不過這步妙手和其他妙手有所不同,這步棋看上去太平凡了,它沒能像趙治勛先生剛才那步“二路透點”那樣讓人眼前一亮,更不能像老施之前那步類“耳赤之妙手”那樣奪人眼球。
總而言之一句話,李襄屏的這步棋,看上去沒有一點妙手的氣質,當這步棋剛傳的觀戰室的時候,有很多棋手甚至沒有在第一時間看懂這步棋是什么意思。
這當然不是說這些棋手的水平不行,主要是李襄屏的這步棋真的很平凡,一步普普通通的“小尖”而已,并且他這步“小尖”,可不是像“秀策的小尖”那樣圍棋中如此經典的“小尖”,而是出現在棋盤中腹一帶的非常平凡非常大路貨的一步“小尖”。
而大家之所以沒能在第一時間讀懂這步棋的意圖,主要是因為棋盤上剛剛結束了一個劫爭,經過一串眼花繚亂的轉換之后,那么在大家的潛意識中,認為現在應該是到了最后劃分疆域的時刻。
而李襄屏的這步“小尖”,看上去既沒有什么目數價值,也不像是劃分疆域的定型手段,那他是什么意思呢
“咦這步棋是什么意思”
很快有棋手覺察出異樣了,而他們覺察出異樣,那還真不是因為李襄屏這手棋,大家主要是看到趙治勛先生后面的幾手棋,這才感覺情況不對。
面對白棋這步“小尖”,黑棋后面竟然連下三步“打將”。
也正是因為趙治勛先生的連續“打將”,這才讓大家感覺不對了要知道老趙那是什么人日本棋壇的“七番棋魔鬼”,著名的讀秒專家,號稱能在讀秒聲中,連續保持100多手準確無誤的人物。
那么像他這樣的人連續“打將”,首先一點他肯定不是在點目,要知道一次打將可以延長一分鐘思考時間,3次“打將”就可以為自己爭取到3分鐘。而對于老趙來說,像今天這樣的局面,有3分鐘的話足夠他點3次目以上。
其次他也不可能在構思新的作戰計劃,要知道現在已經180多手了,棋盤上已經沒有開辟新戰場的地方,并且剛才那個劫爭結束后,大家都認為黑棋已經明顯優勢,那么對于現在的趙治勛先生來說,開辟新戰場是既無場地也沒必要。
那么對于他的連續“打將”,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老趙在這個時候發現了問題,他發現這步“小尖”很難應付
又過了幾分鐘之后,觀戰室眾人也終于發現問題了,他們發現這步“小尖”確實很難應付,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應手
這步“小尖”,是一步聯絡的好手,這步“小尖”一出現在棋盤,剛才貌似已經被黑棋割下來的那個“小尾巴”竟然還有活路,竟然可以以這步“小尖”為依托,安安全全順順利利的連回家。
那個小尾巴連回家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黑棋從那步“二路透點”開始的一連串努力,現在看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