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襄屏的“冷招”并非別的,只是一個劫爭而已。
沒錯,就是那種非常普通,非常常見,沒有任何奇異之處,屬于圍棋中標準“大路貨”的那種劫爭。
然而就是怎么樣一個劫爭,卻是今天決定性的手段了,在李襄屏拋出這個劫爭的那一瞬間,其實就已經決定了這盤棋的勝負。
那么現在的問題就來了這既然只是一個常見的劫爭,那怎么會被張文東老金他們看做是冷招呢
這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這個劫爭原先是不存在的,是李襄屏在最近一段進程中,他為了處理自己被斷開的那一大塊,為了避免最后形成“對殺”,他通過一系列隱蔽而精妙的手段強行制造出來的。
這一系列手段體現李襄屏的才華了,也正是因為這些手段有相當強的隱蔽性,在座幾位都沒想到,所以在他們看來算是“冷招”。
第二個也是更重要的原因之前大家在幫李襄屏想辦法的時候,大家從沒想過這棋居然還能這樣下,甚至不僅是他們,這時包括研究室內其他國家棋手,都沒想過黑棋這時居然還敢打劫,因此見到李襄屏施展出來的手段后,在第一時間幾乎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在這有必要解釋一下大家為什么沒想到打劫,畢竟研究室眾人的水平也不差啊,連最差的老金也有強業5,而劫爭又是圍棋中非常普通的抵抗手段,那么大家今天怎么就沒想到呢
這其實就是一種思維慣性了,是一種已經具備相當實力棋手才會有的思維慣性,。
大家都知道,劫爭的關鍵其實在于劫材,圍棋中無論任何形式的劫爭,決定成敗的關鍵主要就看劫材的多少。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一位高手在決定開劫之前,他一定會非常留意雙方劫材的對比,然后再考慮能不能開劫。
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水平越高,他就會越留意劫材的情況,不考慮劫材情況先開開劫過把癮再說,這通常都是業3以下棋友才會干的事呀,大凡具備業4以上水平,那基本已經就會在開劫之前提前考慮劫材問題。
以上只是從正面來說,那么從反面來說呢假如一位高手在下棋時,他潛意識里認為自己的劫材肯定不夠,不用數就知道一定比對方少,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他可能想都不會往開劫那個方向想。
這當然就是一種思維定勢了。
而今天這盤棋,那恰恰就有讓大家形成思維定勢的條件。
要知道這盤棋下到現在,可以認為雙方已經沒有任何轉圜的余地了,李襄屏能不能處理好被斷開的那一大塊,這已經成為決勝的關鍵。
他如果處理好了,這一大塊碼出兩個真眼了,或者是和自己的大本營連通了,那么白棋那個“大豬嘴”就無疾而終,最終李襄屏將獲勝。
假如黑棋一直處理不好,這條大龍一直沒法凈活,那么只要最后是形成對殺,這棋多半就是白棋有望。
那么在這樣的形勢之下,黑棋會去考慮通過劫爭來處理自己大塊嗎
實話實說,這很難
越是高手越難往這個方向想。
原因無它,主要當然還是因為白棋那個“大豬嘴”的存在。
因為白棋這塊死棋的存在,那就像是給白棋留下非常多的大劫材呀。
黑棋開劫的目的是為了什么甚至從全局90多手開始,李襄屏一系列的謀劃,他在棋盤上一系列的舉動,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