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點多,當老聶來到棋院以后,眾人的議論的話題好像從一開始就歪樓,大伙竟然在那興致勃勃的探討起圍棋定式的歷史變遷。
當然嘍,也就因為這是國內比賽了,大伙不會只盯著勝負,這才會有這種閑情逸致,這不,到11點半的時候,老聶依然興致勃勃,他向大伙公布了他的新發現
“小張”,老聶直接點張大記者的將了
“你注意到右上角那個變化了嗎”
“哪個變化就是這個黑棋“鼓”了之后白棋再翻打的變化這個變化怎么了很普通呀。”
“普通你竟然說這個變化普通”在這個時候,老聶竟然帶上點夸張的語氣“呵呵你現在看來當然普通,我可跟你們說,就這兩手棋呀對,就是小張剛才說的這手“鼓”和這手“翻打”的交換,這兩手棋可是大有來歷。”
“什么來歷呀”見老聶說得如此夸張,其實更主要的,是大伙見他興趣如此之高,其他記者紛紛圍了上來。
“這個交換呀,尤其是這步“翻打”,這在以往的日本古棋中是沒有的,對,我這里說的“日本古棋”,是吳先生之前的日本圍棋這里誰”
老聶在記者群中巡視一圈之后他,又把目標對準張大記者了
“估計小張你應該知道,以往應對這步“鼓”的時候,日本圍棋只有“退”一個的下法,而不會這樣“翻打”,其實到了現在,這種“退”的下法也還存在,只不過自從吳先生到了日本以后呢,可能是因為他以前是學過中古棋吧,嫌棄這步“退”太過松緩了,有示弱的嫌疑,總之他很少下這步“退”,碰到這個局面那一定是“翻打”一個,并且依靠這個下法贏了很多棋,比如在他那十次十番棋中對藤澤朋齋,對橋本宇太郎,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可以說正是在吳先生的影響下,這步“翻打”就變成這個定式的主流了,而原先的那步“退”雖然也還存在,但采用的人越來越少,逐漸變成一種非主流下法。”
“哦這樣啊”
聽過老聶娓娓道來,記者們都盯著棋盤上那看似普通的兩手棋了。
的確,這其實就是圍棋的魅力之一,一些看上去非常普通的下法,卻會因為一個故事,或者一則典故,變得有那么一點點“歷史厚重感”。
而老聶今天當然不是讓大家來感受“歷史厚重感”的,而是來講述他的新發現的,見初步效果已經達到,老聶洋洋得意繼續說道
“可是你們不知道吧,李襄屏卻從不下這步“翻打”,碰到這個局面,他一定是“退”一個。”
“啊真的呀”
“咦老聶你怎么知道”
眾記者一片驚嘆,并且紛紛表示迷惑。應該說記者的迷惑非常正常,畢竟像這種圍棋中具體的下法吧,如果某位棋手非常喜歡采用,那可能大家都會知道,比如說“小林流”,因為小林光一先生曾經非常喜歡,那種下法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
但假如某種下法棋手基本不用呢,這其實就很難被人知道了。
今天那也就是老聶了,畢竟他曾指導過李襄屏一段時間,李襄屏和他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哪怕直到現在,李襄屏也經常去老聶的“棋圣道場”和眾人拆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