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老神棍那盤棋的對手不是別人,正是林海峰先生,那盤棋的結果是老神棍輸了,他是在大優局面下被林先生逆轉。不過老神棍輸棋不是重點,逆轉也不是重點,真正讓李襄屏一直記憶猶新的是兩人賽后的復盤
由于在行至100多手的時候,老神棍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優勢,并且他這個優勢,屬于大家常說的那種“空多棋又厚”的優勢,執黑的老神棍不僅實空明顯領先,并且林先生的白棋還有一塊孤棋,是非常好判斷的簡明優勢。
嗯,可能因為是那盤棋最后是林先生贏了吧,也可能是那個年代的人都比較客氣,因此兩人復盤時候探討的,不是林先生該如果如果逆轉,而是老神棍該怎樣下才能最好的保持優勢。
也正是林先生在賽后提出的一個方案讓李襄屏一直印象深刻了
林先生賽后認為,在全局100多手的時候,黑棋根本就別去攻擊白棋那塊弱棋,,只要加補一手穩穩吃住邊上的兩枚白子,那黑棋無論如何都輸不出去
說實話剛看到棋書上那個變化圖的時候,李襄屏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林先生說的那兩枚白子,黑棋就算不加補一手也跑不了的。
在那個局部,白棋如果逃跑的話,那么黑棋存在一個“二路連扳然后一路滾打包收”的手段這是一個屬于業余有段棋友就必須掌握的手段,因為有這樣一個手筋的存在,那兩枚白子根本跑不了。
不用補的地方加補一手,當時的李襄屏表示完全理解不能,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方案,卻得到當時另外一位對局者的大加贊賞
李襄屏看的那盤棋,其實就是老神棍自己解說的,算是他的自戰解說吧。老神棍具體怎么說李襄屏已經不記得了,總之對于林先生的那個方案,老神棍是極為認同,在那里堆砌了很多譽美之辭,什么“不虧是二枚腰林先生”,“深得棋之三味”之類,并且他認為林先生的那個方案,確實是當時局面保持優勢的最佳方案。
最開始李襄屏完全不理解,不過等他到了10歲以后,等他接受正規訓練已經一年多,他卻慢慢有點理解那個變化了。
想想也是,李襄屏學棋指出,那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呀,那時候雖然“韓流”漸起吧,但“日本流”其實還是世界棋壇的主流,至少李襄屏看的棋書,教他學棋的老師,很多都在講述日本流的固有觀點。
想想在過去的日本棋壇,連“閑著之妙手”這類奇葩都能被他們整了出來,那么出現林先生的“無棋自補”,并且這種思想還大受贊賞,這當然就非常正常。
不過李襄屏接受這種思想并沒多長時間,等他年紀再大一點,到了十一,二歲,等他快要摸到職業門檻的時候,他又慢慢不能接受這種思想了。
他不能接受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那個時期,李襄屏在訓練比賽時候偶爾也會想去裝裝逼,下下這種高棋的,比如也來個什么“后發制人”或者“無棋自補”之類。
然而他很悲哀的發現自己如果這樣下的話,那卻是怎么都贏不了棋。
等到李襄屏年紀再大一點,他卻是對這種下法碰都不碰了
這時卻不僅只因為他自己這樣下贏不了棋,而是周圍學棋的人,乃至整個世界棋壇,貌似都已經很少見到這種下法,這種“厚重型”風格漸漸沒落。
日韓棋壇的情況就不去說它了,就拿國內棋壇來說,“小龍輩”還有周鶴洋這樣的典型“厚實型”,到了“小虎輩”,厚重型的棋手也有,比如孔二杰和胡耀宇,不過他們的風格已經沒有周鶴洋九段那么明顯。
等到了“小豹輩”,貌似就只有樸文這一位獨苗了。